11月12日-16日(秋假3天,連同周末形成5天小長假),全市108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迎來人生中第一個秋假,這是全省首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春秋假試點工作。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秋假,佛山各有關部門多措并舉,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齊齊發力,共同為百萬孩子人生中第一個秋假保駕護航。

三水區季華小學學生前往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踏上充滿探索與驚喜的農業科技之旅。

南海區桂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學生前往祖廟,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研學之旅。

佛山大學附屬學校依托高校優質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一場沉浸式的高等學府初體驗。
教育部門在秋假期間成立工作組,到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實地察看秋假落實情況,詳細了解學校秋假留校托管及校外實踐活動安排、家校協同育人及校外培訓機構有關情況;上線“佛山市學生社會實踐展示平臺”,匯集全市超過370個(其中免門票超過140個)社會實踐基地,為孩子們的秋假提供“一站式”導覽。

佛山市學生社會實踐展示平臺。
宣傳部門聯合教育部門在秋假首日啟動佛山市“行走的大思政課”暨“研讀佛山”系列活動,以“傳媒+研學”深度融合為路徑,助力孩子們在真實社會場景中學習成長。

佛山市“行走的大思政課”暨“研讀佛山”系列活動啟動。
文廣旅體、科技、團委等部門協調各級博物館、科技館、青少宮、景區在秋假期間增派人手,為孩子們提供參觀游覽服務,同時推出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課程,讓孩子們體驗本土人文特色。如佛山市博物館推出了“非遺暖冬·樂享佛山”系列活動之非遺啟蒙周,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前來參觀,同時還策劃了佛山木版年畫、彩扎(佛山獅頭)、剪紙(廣東剪紙)三門公益非遺課程,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嶺南非遺的獨特魅力。

在佛山市博物館,家長帶孩子體驗獅頭彩扎技藝。

在阿農灣農耕文化園,禪城區三龍灣小學學生體驗稻谷收割、脫粒。
很多家庭利用秋假,帶孩子到各地找尋書本里的秋天,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北京、南京、西安、長沙、桂林以及省內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都有佛山孩子的歡聲笑語。還有很多家庭在佛山,感受千年古鎮的風韻與功夫文化的剛毅,體會蓬勃發展的現代工業與生生不息的功夫精神,祖廟、西樵山、清暉園、皂幕山、南丹山等地留下孩子們秋假歡快跳躍的腳步。

禪城區玫瑰小學學生感受金色的秋天。
為解決沒有假期家長的后顧之憂,學校積極制定校外實踐路線,滿足學生秋假的多樣化需求。禪城學子有的化身“非遺小匠人”,學習粵劇頭飾制作、彩燈繪制,在陶藝燒制中觸摸嶺南非遺的溫度;有的打卡榮山中學飛行實驗室,在科技世界里過足“探索癮”。高明部分學校組織學生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此外,各學校按照平日安排繼續為留校托管的學生提供午餐、午休、校車等服務,并且精心策劃了趣味體育活動、中草藥觀察、書法繪畫、勞動實踐、文化融合等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

禪城區學生在南風古灶進行陶藝體驗。

南海區里水鎮金峰洲第一小學的學生們在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參觀學習。

順德區龍江鎮華東小學在校內開展紙飛機競逐活動。

佛山市華英(高明)學校的學子開展“秋日鵬城,智啟未來”研學活動,探訪科技館、高校。

佛山市華英三水學校參加托管的學生享受歡樂的體育時光。
秋假也得到了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佛山國鴻校車公司加強秋假期間三水區校車運營安排、安全保障等工作,開通56部校車,切實保障乘坐校車的學生正常乘車出行。11月12日,南海區獅山鎮菠蘿義工服務中心主辦的2025年“心辛成長營”秋假研學活動,在南海區獅山鎮、高明區坑頭村菠蘿義工培訓基地同步開營。近300名青少年齊聚營地,在愛國主義教育、應急救護、農耕體驗、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開啟體驗式學習、鍛煉中成長的秋假之旅。

菠蘿義工“辛心成長”秋假研學活動開營。
教育,發生在書聲瑯瑯的課堂也發生在每一次用腳步丈量世界的旅程中,學生們在自然、社會與家庭中收獲的體驗與感悟,必將內化為成長的力量。
資料來源: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各區教育局、各學校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