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www_国产高清视频一区_精品区一区二区

古樹公園成紅色鄉村“美荔”地標,百年古樹串起古韻新篇

2025-07-01 14:37 來源:佛山新聞網

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蔡小玲報道:在佛山三水莘田村的勵志園里,22株百年古樹靜默生長。其中樹齡達125年的 “尚書懷” 荔枝群是珠三角農耕文明的 “活化石”。清代年間,莘田村先祖從福建引種這一優良遲熟品種,在祠堂前種下這片“功名林”。

紅荔映古村:一幅會呼吸的時光畫卷

六月的佛山三水莘田村,荔枝園里125年樹齡的“尚書懷”古樹群正綴滿果實。粗糙的樹皮龜裂如歲月的刻痕,卻托舉著簇簇晶瑩果肉——單株年產最高達200斤的荔枝,咬開時蜜甜的汁水順著指縫流淌,像極了六代人守護的記憶。

1

陽光穿過層層疊疊的荔葉,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碎金般的光斑,干凈整潔的鄉村風貌與枝頭搖曳的紅荔相映成趣,恍惚間,清代先祖從福建引種時埋下的“功名林”愿景,正以最鮮活的姿態生長。據統計,三水莘田村共有在冊古樹名木22株,其中,勵志園內有8株樹齡達125年和1株樹齡達120年的荔枝古樹。此外,勵志園還分布著41株樹齡超50年的荔枝樹。

八十多歲的村民李婆婆常坐在古樹下的石凳上,布滿皺紋的手輕輕摩挲樹皮:“我出生時就有這些樹了,以前生產隊分荔枝,哪棵樹屬哪個隊,大家都非常期待荔枝成熟。” 那時節,荔枝成熟的甜香彌漫整個村落,孩子們在樹下追逐,老人搖著蒲扇講古,樹皮上斑駁的印記,更是“寧可挨餓不砍樹”的無聲誓言。

3

駐村第一書記梁恒康站在荔枝樹下回憶:“村里的老人說過,舊時饑荒,大家都舍不得把樹砍了換米,大家都覺得古樹庇佑著村子。”

4

這片荔枝林,曾見證中國軍民舉起抗擊外侮的大旗。荔枝林不遠處,原莘田村小學舊址已成為三水區紅色地標,抗戰時期曾有中共地下黨員在此活動。如今,這片見證過家國大義的荔林,在紅荔與紅旗的交映中,成為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標。

5

從“功名林”到“勵志園”:樹皮里藏著的文化密碼

清代莘田村先祖引種“尚書懷”時,或許未曾想到,這片荔枝林,會因村里出了舉人而被賦予“鯉躍龍門”的寓意。“功名林”的名號傳開后,不少村民還笑稱:摘一顆荔枝寓意“金榜題名”。這種崇文重教的傳統,隨著古樹年輪生長,演變成如今的“勵志園”——斑駁的樹皮成了教室,飽滿的果實成了教材,荔枝成熟季,村民和游客可以古樹下聽老黨員講古樹與村落的淵源。

7

“你看這樹皮,像不像刻著‘守護’兩個字?” 梁恒康指著一株古樹上自然形成的紋路,“六代人里,有人在樹下娶親,有人在樹下啟蒙,有人帶著荔枝干闖南洋,卻把樹根的土揣在懷里。” 這種血脈聯結,在2024年古樹群改造時被保留了下來,讓鄉愁有了具象的載體。

8

當“黨建紅”遇上“生態綠”:老樹發新芽的現代解法

2024年的古樹群改造,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各級部門一致同意,通過“修根系、復樹勢、美環境”的科學管護方案里,給古樹建立“健康檔案”;社區成立了由黨員和志愿者組成的網格小組,還有護林員定期巡查。“以前靠經驗,現在靠科技,但守樹的心沒變。”梁恒康說。

荔枝古樹群改造前。

工作人員在巡查。

改造后的荔枝園,成為了“勵志園”。黨建設施與古樹保護牌相映成趣:紅色的研學指示牌旁,是“古樹名木保護牌”上的年輪檔案;科普長廊里,是莘田村村民在抗戰時期展現的“錚錚鐵骨”。這種“黨建+生態”的模式,讓古樹群成了佛山首個“黨建紅+生態綠”古樹保護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萬人次。游客們不僅能摘一顆古樹荔枝嘗鮮,還能在老黨員的講述里,聽見樹皮縫隙間漏出的百年往事。

老樹結新果:綠水青山里的振興密碼

如今的莘田村,古樹群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引擎”。村民開發的“古樹+”系列產品里,周末的“研學游”里,孩子們在這里探尋荔枝的生長脈絡,聆聽紅色黨課的歷史回響,游歷古村的歲月痕跡。

李婆婆摩挲著皸裂的樹皮,眼角的皺紋笑成了荔枝殼的紋路:“哪曾想啊,這些陪我長大的‘老伙計’,如今枝丫間擠滿拍照的鏡頭,比當年生產隊分荔枝時還熱鬧呢!”

19

但比經濟收益更珍貴的,是村民對自然的敬畏從未改變。李婆婆說:“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我們要守好,更要讓后代看見。” 2025年,莘田村憑借古樹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入選“全國文明村”,那些在清代被寄予“功名”厚望的荔枝樹,如今正以“生態”為名,結出鄉村振興的甜美果實。

在莘田村,紅色記憶與綠色根脈正編織成一張鮮活的文化圖譜:游客踏入荔枝林,指尖觸摸百年古樹皸裂的紋路時,耳畔會響起老黨員在樹蔭下講述的抗戰往事。未來,莘田村在用好紅色資源的同時,將活化歷史古跡,保護古樹名木,保留村民的文化記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開設研學線路,讓更多人讀懂莘田村、愛上莘田村。

222

(編輯:黃銀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