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更多創作者凝聚共識,搭建高水平、開放式的視頻創作交流與激勵平臺,7月8日,南方都市報社正式啟動“百千萬我來拍”視頻創作激勵計劃,“印象百千萬”主題影像征集活動也同步上線。
本次南方都市報、N視頻“百千萬我來拍”視頻創作激勵計劃,將向視頻創作者們發起優質的內容征集,優質內容將會入選“早安南都”視頻欄目,同步在南方都市報新媒體賬號上進行全網傳播,同時在垂直領域的粉絲群進行分發推薦,優秀的作品也會獲得雙重的稿酬,也就是“基礎創作津貼+爆款流量獎勵”。明年7月份,活動將會評出“十大優秀創作者”。
征集主題、投稿方式
都在這里
掃二維碼了解“印象百千萬”主題影像征集活動
7月8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南方都市報社主辦的“百千萬我來拍”視頻創作激勵計劃啟動儀式暨研討會圓滿舉行?;顒蝇F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代表,各地市委宣傳部、區縣融媒、高校、互聯網平臺、拍客以及主辦方代表共同出席,圍繞如何助力“百千萬”、記錄廣東鄉村新貌,創新開展視頻內容創作與傳播進行了交流。
聚力做好三個100融媒報道項目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編委,南方都市報社黨委副書記、主編劉江濤在活動致辭中表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2025年,南方都市報、N視頻將聚力做好“100個廣東古村落”“打開100個廣東潮鎮”“100個館藏故事”融媒報道項目、“帶海外朋友CountryWalk”國際傳播項目。
劉江濤表示,南方都市報、N視頻同步啟動“百千萬我來拍”視頻創作激勵計劃,通過雙重稿酬、流量扶持、矩陣傳播、有獎征集等激勵機制,向視頻創作者們發起優質內容創作征集,力求匯聚創作力量,以不同創作者的視角來呈現“百千萬工程”的建設成就與活力。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編委,南方都市報社黨委副書記、主編劉江濤致辭。
短視頻也是“新農活”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主旨發言時指出,《“百千萬”我來拍計劃》是媒體系統性變革和文化、數字賦能“百千萬”的鮮活實踐。
“農產品的物質價值有上限,農產品的文化、品牌和情緒價值空間巨大。在農產品物質價值之上增創文化、品牌和情緒價值,需要文化人才、文化團隊、文化資源、文化平臺,這是‘三農’所短缺的,而恰恰是媒體所富足的。省委農辦、省委宣傳部日前出臺的《‘媒體+’賦能‘百千萬’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為此提供了支撐?!?/p>
短視頻作為媒介進化的新載體,在三農領域的價值可概括為:農民以短視頻連接市場,實現生產關系的重構;技術用短視頻進行推廣,實現技術鴻溝的跨越;市民在短視頻中云游鄉村,實現了鄉土文明的價值變現。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指出了短視頻在“三農”領域的價值實現路徑。一是產銷革命。因為短視頻,農產品從“滯銷”到“云銷”。廣東農業農村廳在2020年成立了短視頻中心,為徐聞菠蘿從滯銷到熱銷立下汗馬功勞。今年的茂名荔枝營銷電商率達45%,其中短視頻功不可沒。
二是技術普惠。農技推廣成本因為短視頻降低90%。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實施“數字+輕騎兵”項目,現場授課內容通過短視頻形式再傳播,一場課超過百萬農戶受益。中國農科院短視頻賬號年解答技術問題27萬條,替代80%傳統線下基礎培訓課程。
三是文化價值的變現。數據反映,鄉村非遺相關視頻播放量增長2000%。
“‘種’與‘養’加上短視頻制作與傳播,農產品在物質價值上疊加文化、品牌和情緒價值,手機成為新農具,短視頻成為‘新農活’,短視頻制作與傳播為農民創造了新價值”。
6位嘉賓共同啟動“百千萬我來拍”視頻創作激勵計劃。
【圓桌視角】
在持續深耕“百千萬工程”內容創作的道路上,有哪些創作視角和心得體會?
研討會現場。
【編導記者說】
“我們開頭是融合了《英雄本色》,一個很經典的電影,熟悉這個電影的老師們肯定都知道,有一句經典臺詞,小馬哥說‘我等了3年,就是等一個機會’,其實對于我們來說剛好也是這3年,就是我們要展現‘百千萬工程’這3年的成效?!蓖ㄟ^一些非常規的解說方式去介紹一些場館、讓老百姓和受訪者來替這些政策說話、多用一些不同的語境去代替原來的說法……《粵來粵好百千萬——100個館藏故事》編導代表、南都記者楊杰分享了他的一些創作思路。
楊杰表示,廣東省內還有很多散落的文博館、博物館、紀念館、旅游點等,里面還有很多的故事和價值值得通過視頻去展現、挖掘,希望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繼續把廣東“百千萬工程”拍得更好。
《粵來粵好百千萬——打開100個廣東潮鎮》編導代表、南都記者陳誠表示,如何講好“百千萬”故事,但是又能讓人看得下去,這也是團隊最初定下的一個很踏實的目標。她觀察到,短視頻推送機制,是快節奏、高密度、年輕化,因此,作品首先確定的形式是2分鐘內要講完內容,能讓觀眾有代入感,有足夠的時間看完這個故事,能夠有情緒上的遞進,但是不拖沓。
她分享,作品統一使用4:3的比例,使用非常強烈的風格化構圖,3秒之內把視頻的基調、氛圍完整地展示和傳遞給觀眾;盡量避免看圖說話,文案更加簡明、清晰,并且與畫面信息形成互補。
初級拍攝者,可以嘗試什么角度?作為一名返鄉青年,長期駐扎粵東進行駐地報道的南都記者李佳瀅表示,自己的視頻更多是以重新認識家鄉的角度來創作,從而去引起返鄉青年的共鳴。她認為,“百千萬工程”短視頻的核心,更多是用真實的細節來喚起大家的情感共鳴,一臺手機、一臺電腦就可以做一個最簡單的創作。
在她看來,市井生活、田間勞作、工廠生產、市集交易、村民閑聊,這些非常真實的場景,都是非常適合“百千萬我來拍”的內容,“比起形式創新更動人的,對于初級的拍攝者來說,我覺得是鏡頭背后的那份質樸?!?/p>
【地市代表說】
韶關武江區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主任駱偉杰表示,“百千萬”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個宏大的敘事,也是視頻創作的富礦沃土,南方都市報、N視頻搭建的這個激勵計劃平臺,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遇。
揭陽普寧市委新聞秘書、新聞辦副主任羅凱瀚分享,短視頻制作在“百千萬”的宣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這幾年我們依靠短視頻創作以及借助時代的風口,成功把普寧英歌帶火,火出圈、火出中國、火遍世界,特別是這幾年春節期間,普寧英歌的巡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以及短視頻制作者到普寧進行拍攝?!彼硎?,目前普寧英歌的流量在網上已經超過200億。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省人民醫院、省煙草專賣局駐化州市縱向幫扶組團隊員趙安分享了日常工作的感受和心得。作為幫扶隊的隊員,她常常被鄉親們的智慧、堅韌所打動,“比如說我們有七旬的阿公幾十年如一日地去照看自己的果園,又或者是返鄉青年將傳統農業和新時代的技術相互融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這些非常有感染力的故事、鮮活的故事,如何生動地表達出來呢?趙安表示,作為宣傳者應該做到扎根土地、聚焦科技、傳遞溫度,鏡頭應該有生活氣、煙火氣和接地氣。“可以把鏡頭去關注在各級農業部門或者是科技特派員,如何用現代的科技幫助農戶們去智慧地種養,這展現了我們‘百千萬工程’的硬核力量?!?/p>
【專家學者說】
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網絡傳播系副主任朱立芳表示,高校可以做到更好的生態共建,高校賦能,把“百千萬”的素材引入到課堂。她介紹,從2023年的暑假開始,每年的暑假,學校累計派出去超過150支隊伍,去到當地,服務當地的“百千萬”。
她表示,這幾年的“百千萬”實踐充分展現了人間煙火就是最大的流量。她分享,自己也和已經畢業的學生聯動,去到各地拍攝視頻,“這既是我們的實踐成果,其實也是‘百千萬’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媒體或者高校能夠做的一些成績?!?/p>
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教師武會園表示,“百千萬”視頻講故事需要處理四組核心關系:宏大敘事和微觀切口關系——可以微中見著、以小見大,通過一些小人物、小物件、小場景,甚至是小變化去承載的這種大主題。記錄現象與挖掘內涵的關系——鏡頭不僅僅停留在了美景和設施新貌上,更多挖掘的是有故事的人??陀^呈現和主觀視角的關系——既有真實,又有溫度。發現“真”,辨識“真”,表達“真”,在這種客觀記錄中融入個人的觀察和我們自己的一種情感的關懷,以我的視角去講述的是我們的故事。技術應用與內容的關系——技術和設備的加持,會對視頻觀賞性帶來極大的提升。
武會園認為,“百千萬工程”,其實它不是一個華麗的宣傳片,它是用我們這種鏡頭語言、用真情的方式,描繪的是千千萬萬個變革的故事。這個故事里面有人的故事,那么拍人的時候,有各樣的表情、各樣的情感,“他需要的更多是我們去傾聽。一定不是景點式的、打卡式的拍攝,它需要充分的、集聚大家共同的力量,帶著這種好奇心去發現、同理心去傾聽、責任感去記錄,這樣才能拍出更多有深度、有溫度且有熱度的作品。”
【拍客代表說】
在百千萬內容創作中,如何出爆款呢?南都拍客代表、攝影師王志堅認為,拍攝“百千萬工程”就是拍“人”、拍“變”、拍真實的生活與希望,用我們的鏡頭講好一個個有血有肉、充滿泥土芬芳的故事,讓政策的宏大敘事化作普通人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幸福點滴,“這樣的內容自帶流量,也最有價值?!?/p>
聽完嘉賓們的分享
大家心里有沒有拍攝的方向了呢
你身邊都有哪些“百千萬工程”故事?
趕緊拍下來投稿給吧!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