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3日,南海區第十二屆“博士進企業”科研實踐中期考察活動舉辦,21名清華博士生走進西樵山三湖書院、廣東千古情、原點智能、氫能中心、季華實驗室等地,以“文化傳承+科技創新”雙主線,全方位感受南海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博士進企業”科研實踐活動自2012年啟動,目前已成為南海柔性引才用才的特色品牌活動。另外,本次考察活動還特別邀請了30名香港學子共同參與,進一步促進了大灣區人才交流互動,為大灣區產學研協同創新注入新思路。
領略南海文化底蘊
考察活動以文化體驗拉開序幕。在南海人才館,博士團一行深入了解人才發展環境,并親身體驗了佛鶴獅頭扎作非遺技藝。
“科研工作也像非遺制作一樣,需要沉下心來專心鉆研,才能有所突破?!痹谡媲畜w會到佛鶴獅頭扎作傳承的不易與獨特魅力后,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博士生劉泓儒有感而發。
在西樵山三湖書院,博士們從嶺南文脈的深厚積淀,深刻感受到南?!案覟槿讼?、敢飲頭啖湯”的改革基因。而廣東千古情景區的沉浸式演出,更將南海獨特的歷史韻味娓娓道來。
從非遺傳承的匠心堅守到文化史詩的現代表達,博士團成員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真切觸摸到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化脈搏,切實感受到南海深厚文化背景下的蓬勃生機。
活動期間,博士團還參與了詠春拳非遺體驗、科技創新研討,在紅色教育、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中,深化對科技工作者使命擔當的認識。
見證南??苿摶盍?/strong>
從文化殿堂走入科創現場,清華博士們參觀了原點智能、南海氫能中心和季華實驗室,近距離感受南海蓬勃的科創活力。
“此次走訪,給我帶來不少啟發,未來在設計超材料的結構拓撲,可通過激光實現高精度加工?!痹谧哌M原點智能了解了企業科研攻關和發展情況后,2025年清華大學廣東佛山南海實踐支隊隊長王一錚說。
作為人才團隊企業,在南海持續不斷的扶持和保障下,原點智能從最初幾人團隊起步,一路攻克技術難關,短短幾年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所研發的激光數控機床,95%關鍵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
隨后在南海氫能中心,博士們深入了解南海氫能產業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成果。目前,該中心已集聚了一批氫能領域行業龍頭,形成了涵蓋八大部件、六大環節的較完整的、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產業鏈。而季華實驗室的智能機器人、新型顯示裝備等科研成果,更讓博士們進一步感受到南海強大的科研實力。
“南海產業基礎扎實,創新氛圍濃厚,我們博士生應當將所學知識與地方產業需求相結合,更‘接地氣’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蔣哲宇博士的感慨道出了眾人心聲。多位博士也紛紛表示,希望能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與南海的企業、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把科研論文寫在南海大地上,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厚植人才發展沃土
作為南海柔性引才用才的特色品牌活動,“博士進企業”科研實踐活動自2012年啟動以來,已推動了一大批知名高校博士生與本地企業深度對接,助力企業攻克技術難題,成為連接高端智力與地方發展的重要紐帶。
數據顯示,至今已有354名清華博士生到南海各企事業單位參加技術研發和課題研究實踐,累計完成科研項目272項,解決技術困難316項。
近年來,南海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打造了“博士進企業”“科技鎮長團”等工作品牌,不斷推動高端智力導入企業,有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僅今年上半年,南海已推動并促成83個校地企合作項目,其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2個,累計產學研合作金額近800萬元;舉辦8場產業技術對接活動,133家企業圍繞產業開展技術交流活動。
南海區人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南海將堅持“人才立區”戰略,持續推進校地企合作,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全力打造人才科創桃花源。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黎俏婷 通訊員基石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