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手浣云紗,綢緞綾羅染物華;返璞歸真泥潤色,借來神韻錦添花。”
七月的順德倫教,連風都帶著“顏色”。漫步在羊額村的堤圍上,一大片曬莨場映入眼簾。點綴著藍天綠地,橙色、青色、赤紅色的布料沐浴在陽光之下,共同勾勒出一幅南國鄉村夏日畫卷。
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倫教水網縱橫,素有“云紗故里”的美譽。這里孕育著富含高價鐵離子的河泥。一方水土的饋贈也造就了舉世無雙的“香云紗”。這種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真絲面料,傳承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絲綢、薯莨、陽光與河泥演繹著奇妙的化學反應。香云紗是時光的饋贈,需要經過浸莨水、晾曬、灑莨水、封莨水等十多道精細流程,俗稱“一練三煮十八曬”,從制作到成衣需要將近一年。
不久前,黃田勝剛被評為香云紗染整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在他的帶領下,師傅們正在將富含礦物質的河泥涂在綢面上,猶如給布料敷上一層厚厚的“面膜”。
“這里每位老師傅都練成了‘夜觀天象’的本事,知道什么時候下雨、什么時候放晴。”成記綢莊香云紗曬莨技術總監何超介紹,太熱、太涼、太濕、太干,甚至風速太快,都可能曬不出一塊合格的香云紗。
由于對溫度和陽光的苛刻要求,一年中適合曬莨的時間,只有4月初至10月底的短短幾個月。正因如此,香云紗的每一匹成品都顯得尤為珍貴,“一兩黃金一兩紗”名不虛傳。
是金子總會發光。薄如蟬翼的香云紗,由于柔軟、涼爽、耐汗、易洗的特點,成為亞熱帶地區的上好衣料。早在清末民初,這種散發著珍珠般光澤的“軟黃金”,便已遠銷南洋、歐美,廣受海內外歡迎。
隨著時代發展,面對現代坯料材質的不斷變化,黃田勝探索出一條傳統與新型坯料的融合之道。他將香云紗的適用面料拓展至絲綢、棉麻等領域,為傳統技藝注入時代活力。
在設計師一雙巧手里,香云紗也在國際舞臺再展芳華。順德香云紗本土品牌“莨拾捌”去年正式啟航“出海”,在香港國際時尚匯展上大放異彩。
旗艦店里,衣袂飄飄的新中式服裝,傳遞著穿越時空的優雅。“莨拾捌”香云紗設計總監王麗芬現場展示兩件別具匠心的香云紗圍巾披肩,年初還作為“中國禮物”贈予沙特王室,受到穆巴拉克親王“點贊”。
“我們將聯動順德家具、紡織等優勢產業資源,以‘文化+制造’雙名片開拓中東市場。”“莨拾捌”品牌主理人鐘敏妍介紹道。
從香云紗染整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到“倫教香云紗”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倫教正在向“香云紗百億交易聚集地”目標邁進,“云紗故里”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今年6月,2025倫教香云紗國潮非遺體驗季期間,推動香云紗產業發展的“136”戰略正式發布: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香云紗核心產地、全國香云紗文化傳承高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香云紗全產業鏈示范基地”三個高地的打造、同期推出六項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將香云紗打造成為順德文化的一張金名片。
如今,香云紗產業成為倫教街道深入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當地將村居、濕地公園與香云紗生產基地串珠成鏈,與13公里碧道慢行系統相結合,打造示范性濱水休閑廊道——“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帶(倫教段),并在前年年底完工開放,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陽光為墨、匠心為筆、田野為紙,倫教河灘大片晾曬的香云紗,鋪展出最美的文旅風景線。乘著夏日的清風,這份承載嶺南智慧的珍品將以時尚新姿“飄香”國際,繼續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腳本/出鏡:南方+記者 黃堃媛
采寫:南方+記者 楊逸
拍攝:南方+記者 仇敏業 陳文夏
剪輯:南方+記者 陳文夏
編導:南方+記者 畢嘉琪
統籌:李培
監制:李賀 王海軍
(編輯: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