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正式獲批的《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國務院將佛山的城市性質明確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節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佛山的核心功能定位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
土地是最基本的經濟發展要素之一,激活土地要素,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其他要素才能持續涌入。
《規劃》提出要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精準配置新增建設用地,鼓勵土地功能復合和立體利用。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具有佛山特色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有與之配套的產業空間。佛山將按照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要求,以“三改聯動”為抓手,統籌推進區域布局改優、土地制度改革、工業園區改造,打造高品質產業新空間,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規劃引領促區域協同發展
作為廣東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佛山的空間重構首先瞄準區域協同。
以樣板為全局探路,是重要的方法論。2024年,廣東規劃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就是要打造鄉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探索區域協同、城鄉共同繁榮的新路徑。
在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佛山提出要探索沿江發展新路徑,把沿岸產業、航運、文旅、生態等資源串聯起來,強化市級統籌、規劃引領、鎮村協同、要素保障,打造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
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提出,以中部的丹灶、西樵、九江、龍江、白坭、西南六個鎮街為核心區,高標準建設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區域發展新增長極。
這是佛山對兩江寶貴資源的精準把脈。
這個片區位于佛山中部,是東部與西部的過渡區,產業各具特色、文旅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擁有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和無限潛力。這些獨特優勢彰顯佛山立足當下、謀劃未來的戰略眼光。
此次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明確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概念,并首次透露核心區鎮街范圍。這將為相關區、鎮街帶來重大利好,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土地瓶頸
走進南海區里水鎮湯村村、小布村,華穗耘谷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近千畝的連片土地映入眼簾。
2022年6月,里水鎮引入由廣東華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廣東豐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華穗耘谷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作為佛山首個以社會資本角色投資參與耕地保護和耕地恢復建設項目,該項目通過對農用地進行集約整合,使分散、零碎的農用地得到集中利用,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這是佛山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土地瓶頸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佛山通過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國全省改革前列。但隨著發展的深入,土地開發強度高、用地碎片化、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業不連片、城鄉人居環境亟須改善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為重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佛山以順德區杏壇鎮國家級試點和南海區省級試點為抓手,聚力三個“點”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走出一條內涵式、集約化發展的新路子。
以南海區為例,近3年間,村級工業園拆除改造近2.6萬畝,綜合整治近6.2萬畝。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南海推動了土地連片集約、騰挪歸并,實施整治項目超1100個。
在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佛山還明確提出積極推進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加強農村宅基地規范管理和有序利用,全面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推動存量土地資源再活化、空間價值再創造。
新一年,佛山正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關鍵抓手,將碎片化用地化為連片產業生態,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破局前行。
加快打造一批現代化產業園區
去年8月,自然資源部梳理了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的經驗做法,發布了試點工作首批18個典型案例。位于順德區樂從鎮的上華智能智造產業園改造項目,是廣東省唯一上榜的案例。
改造前,這里還有著一大片破舊落后、安全隱患大的工業廠房。改造后,上華智能智造產業園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機器人、醫藥產業,現已引入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在佛山,像上華智能智造產業園一樣通過低效用地再開發實現蝶變的例子越來越多。
改造升級是老舊工業園區重煥新生的必由之路。近年來,佛山大刀闊斧重塑產業空間,在老舊工業園改造上下了大力氣和硬功夫。
為破解土地資源碎片化而引致的工業不連片、產業不集聚問題,佛山堅持全市發展一張圖、一盤棋,加大發展規劃、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市級統籌力度。
今年,佛山提出堅持以“工改工”為主推進老舊工業園區改造,加快打造一批支撐戰新產業發展的現代化園區,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中、服務向園區集成,塑造集中連片、成行成市的產業發展態勢。
如何實現從“普通廠房”轉變成“產業鏈生態圈”?佛山還將探索產業鏈上下游、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入園上樓”新模式,吸引更多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入駐,讓上下樓變上下游、產業園變產業鏈。
當前,佛山正通過“三改聯動”,試圖在有限土地上孕育無限可能:環西江-北江的碧水青山間,科創園區與文旅小鎮共生;舊廠房改造的新型園區里,初創團隊與行業巨頭并肩;土地券流轉的交易平臺上,村集體與國有資本共舞……
這場改革,不僅為佛山“再造一個新佛山”提供硬支撐,更為中國制造業城市探索一條“破立并舉、存量煥新”的轉型樣板。
佛山有信心、有基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奮躍而上。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吳家鍵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