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www_国产高清视频一区_精品区一区二区

佛山積極推動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 撬動萬億產業升級

2025-03-01 07:58 來源:佛山日報

當前,佛山正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二次創業的闖勁拼勁干勁“再造一個新佛山”。讓資本之光照耀產業高地,是佛山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2月28日,佛山市利用資本市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共同探討資本市場發展的新機遇與新路徑,推動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為推動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從新增上市企業展示到上市標桿企業經驗分享,從資本大咖主旨演講到一項項合作簽約,這場大會折射出佛山這座以制造業立市的萬億之城,正以資本市場為支點,撬動一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

  佛山上市軍團加速崛起

  上市公司是地方產業集群的中堅力量,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回顧2023年至2024年佛山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兩年來,佛山新增德爾瑪、拔萃科技、藍箭電子等8家上市公司。2024年,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正式成為“A+H”股上市公司,成為港股三年來最大IPO,也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的賽道和樣板。

  截至目前,佛山共有83家企業先后登陸資本市場,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2萬億元,市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這些上市公司以不到萬分之二的數量,創造了全市兩成多的工業總產值和近三成的凈利潤,成為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少數”。

  資本市場為眾多上市企業插上騰飛翅膀。“回望美的發展史,從鄉鎮企業到世界500強,從貼牌代工企業到自主品牌出海,資本市場始終扮演著戰略助推器的角色。”大會現場,美的集團副總裁張小懿分享資本市場助力美的高質量發展的成功探索。

  2013年美的實現集團整體在深交所上市,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通過內生發展、戰略收購以及合資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公司的盈利狀況和運營能力。截至2023年度,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2倍,凈利潤增長3倍,經營性現金流增長超4.5倍。

  佛山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亮眼表現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佛山市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出臺“1+N”資本市場政策體系等,持續抓好企業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工作。

  活動現場,佛山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與國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東莞證券、東建國際五家頭部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進一步加強我市與金融中介機構的合作,為我市企業上市、融資等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服務。

  佛山國資也積極助力。現場,佛山海外發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該公司由佛山市屬國資佛山發展有限公司、佛山海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香港上市公司東建國際控股及全球金融服務集團東信控股共同設立,將聚焦跨境投融資咨詢、總收益互換(TRS)服務及企業戰略規劃三大核心業務,助力佛山企業破除國際化壁壘、優化全球資本配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服務標桿平臺。

  力撐企業并購重組  

  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中,并購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近兩年來,佛山掀起企業并購浪潮,眾多上市公司主動出擊,圍繞新興產業前瞻布局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開展產業并購。

  作為佛山本土國企,瀚藍環境上市20多年來,從地方性市政公用企業發展成全國性的大型綜合環境服務企業,每一次的產業鏈擴展,幾乎都是通過并購完成的。

  大會上,瀚藍環境總經理金鐸分享了企業并購經驗,總結為:戰略引領、專業運作、全面整合。

  在“十四五”時期,瀚藍環境確定了“十年百城,最受信賴的生態環境服務企業”的戰略目標,并制定了“以大固廢縱橫一體化為主體、能源水務為兩翼,擴大市場規模,奠定競爭優勢,穩居固廢處理行業第一梯隊”的戰略路徑。

  在此戰略引領之下,2019年,瀚藍環境并購國源環境,進軍環衛領域;2023年,收購新源中國40%股權,開拓東南亞市場,首次進行國際化布局;2024年,瀚藍環境發起大手筆并購,將私有化市值約為自身60%的粵豐環保,交易完成后,瀚藍環境有望成為A股規模最大的固廢處理上市公司。

  佛山深知企業并購的力量。大會現場,銀企攜手共同搭建的800億級融資平臺正式宣告成立,旨在為并購重組注入“金融核動力”。佛山市上市公司協會與工商銀行佛山分行、農業銀行佛山分行等金融機構共同簽署《佛山市并購貸款聯盟倡議書》,將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企業的并購活動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支持。

  此外,佛山新動能產業基金的母基金管理人——佛山市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國新國同(杭州)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等7個社會資本代表現場簽約,共同開啟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當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創新沃土,當“佛山制造”與資本市場深度耦合,“再造一個新佛山”的愿景,或許就在下一個企業上市敲鐘儀式中悄然實現。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阮鳳娟

(編輯:黃銀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