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佛山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大力實施強區促鎮帶村行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2024年初,市委組織部會同農業農村、國資部門,從市、區國有企業選派首批53名懂農村、善經營、會管理的專業人才到30個村(社區)擔任職業經理人,提升農村集體資產運營管理能力,激發農村集體經濟新活力。
一年來,這一創新舉措以“黨建賦能+市場運作”雙輪驅動,推動了集體經濟轉型升級,助力佛山所有村集體收入均突破百萬元,“億元村”增至87個,形成鄉村振興的“佛山樣本”,該經驗獲央視《朝聞天下》專題報道。
在鄉村職業經理人的助力下,禪城南莊紫南村的紫南船說水上游項目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通訊員供圖
打造鄉村發展智囊團
在禪城區石灣鎮街道石梁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自東江龍物流中心與東江龍飲食娛樂中心兩大物業項目。隨著時代變遷和城市規劃升級,項目客戶逐漸流失,租金收入逐年下降。
鄉村職業經理人范蘇明來到石梁村任職后,充分走訪、深度調研,分析診斷后整合資源,改進運營模式進行精準招商。很快,她帶領團隊引進了一家廣州企業實施飲食娛樂城改造項目,預計投入25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000人,改造后園區年產值預計1億元左右。目前項目進展順利。
“截至2025年2月底,項目改造效果圖已出、意向商家已簽署進駐協議。按照進度,5月左右開始進行設施設備升級,一年后項目將呈現嶄新面貌。”范蘇明表示,項目整體升級改造存在一定困難,作為村職業經理人,要做好項目必須與村集體、投資方、商戶建立魚水關系,更好推進項目的升級改造。
在佛山,農村集體資產總額超過1300億元,年收入超300億元,但資產經營模式相對單一,缺乏先進經營理念和人才,導致產業層次低、閑置資產多、增收放緩等問題日益凸顯。
為此,佛山出臺《關于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明確通過從國企選派鄉村職業經理人試點工作等舉措,力爭到2027年全市集體經濟收入“億元村”達100個,全市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200萬元以上。
為順利推進此項工作,2024年初,市委組織部對全市592個有集體經濟的村(社區)進行深入調查摸底,重點了解年收入超1億元村和若干沖億元村的意向,根據村產業發展需求和村辦企業業務的類型,確定了30個試點村(社區),并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國資委,通過“國企選派+社會化招聘”方式,有針對性選派53名鄉村職業經理人到30個村(社區)工作。
因應不同村(社區)的發展特點,職業經理人的派駐也有所側重。其中,針對集體物業較多的村居,選派熟悉物業招商運營的職業經理人;發展農文旅產業條件較好的村居,選派熟悉鄉村旅游方面的職業經理人;計劃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的村居,引進懂種植養殖、懂市場運營的職業經理人。同時,推動所有派出國企與村(社區)建立結對共建關系,加強對接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職業經理人通過大力實施集體經濟項目,有效拓寬了集體經濟收入渠道,促進了村民持續增收。
除了石梁村,禪城區祖廟街道敦厚村在職業經理人的推動下,閑置的厚金廣場8.7萬平方米物業已出租6.66萬平方米,每年為集體帶來租金收入800多萬元。三水區云東海街道石湖洲村職業經理人引進社會資本,簽約落地廣東星海云研學教育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2000萬元,目前已開始運營,預計每年可帶來約7萬人次的客流量。
職業經理人讓村集體增收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隨之“鼓了起來”。
繪就強村富民新圖景
農村集體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融入市場,引入現代企業制度。
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松塘村如何在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這塊招牌的加持下,踩上文旅融合發展的“風火輪”?
鄉村職業經理人余德賢、程燕文到松塘村任職后,憑借豐富的文旅工作經驗,幫助村辦企業找到了突破口。2024年以來,團隊幫助村辦企業構建了管理架構和制度,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全新打造的“四季松塘”等研學游項目,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左右。
2024年,鄉村職業經理人進駐全市試點村(社區)以來,共幫助成立了8家強村富民公司,助力試點村(社區)健全企業規章制度,為集體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推行企業化、項目化運作,是佛山選派鄉村職業經理人的一大亮點。佛山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設立獨資或者控股經營項目公司,由職業經理人擔任負責人,建立具有農村味、合作性、股份制特點的現代企業制度,以項目為引領,推動發展符合農村實際的新業態新產業,以及農文旅、農業生產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市場化、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截至目前,試點村(社區)累計實施產業項目79個,涉及文旅、物業管理、農業生產銷售、教育服務、資產盤活等類型。
其中,南海區獅山鎮顏峰社區,順德區容桂街道龍涌口村,高明區楊和鎮石水村,三水區大塘鎮莘田村、南山鎮六和村等村居推進黑皮冬瓜、大米、預制菜等農副產品銷售工作,做優做強“土特產”;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順德區北滘鎮碧江社區、高明區荷城街道石洲村等村居發展文旅經濟;南海區桂城街道鳳鳴社區、丹灶鎮荷村社區等村居發展清潔保潔業務;高明區更合鎮吉田村、白洞村依托“大香山”項目優勢,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產業園、高明紅茶種植、“柿子橙了”農文旅深度融合等項目。
“鄉村發展一定要切合本村發展的實際,職業經理人就是要做到幫助找準村企發展的定位和方向,提煉總結出一套可復制、可借鑒的模式和經驗。”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職業經理人朱莉表示。
實踐證明,這些入駐佛山村(社區)的鄉村職業經理人,充分發揮各自所長,用市場化思維盤活鄉村資源,有效破解了小村莊連接大市場的難題,描繪出一幅佛山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圖景。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陸佩蘭 通訊員佛組宣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