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讓中小企業有更多機會參與項目投標,‘憑實力競爭’成為主流。”廣東鼎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營部經理劉志立說,他所在公司去年9月順利中標石平路道路工程(規劃直涌路至東平路段)。
2023年8月,佛山開啟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2024年9月,《佛山市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和“8+1”配套改革制度(“1+8+1”全鏈條制度體系)落地,并全新搭建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管理云平臺,加快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投標環境,為佛山高質量發展清障護航。
改革落地半年多來,425個工程建設項目在云平臺完成招投標活動,交易總額超140億元,中標價平均下浮4.8%;每個項目平均參與投標企業超13家,特別是使用信價量化評標法的項目,平均投標企業超100家,是改革前的8倍。
日前,廣東省委改革辦組織開展的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評選活動公布結果,佛山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開辟源頭治腐新機制成功入選。
破除頑瘴痼疾 形成多個全市全省層面首次創新舉措
在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專班辦公室墻上,一幅書法作品十分顯眼,上面寫著“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
這句話體現了佛山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鏟除工程建設領域腐敗滋生土壤,破除圍標串標、買標賣標等頑瘴痼疾的決心與魄力。
這是一次系統性全鏈條革新。市紀委監委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改革調研組成員邱建文介紹,此次改革圍繞“寬進嚴出、信息賦能、提質增效、節資防腐”16字方針,聚焦成本控制機制、招標投標體制機制、集中建設管理體制機制三大主線,圍繞招標人、投標人、評標專家、招標代理、監理5類主體,開展系列制度改革。
換句話而言,以問題為導向,改革著力解決“怎樣監督領導決策,怎樣防止圍標串標,怎樣防止轉包和違法分包,怎樣規范招標人行為,怎樣管理招標代理、評標專家和監理3類關鍵主體,怎樣優化監管體制機制,怎樣加強集中建設管理,怎樣控制建設成本”8個工程建設領域難點,有的放矢實施一系列創新舉措,一體推進“三不腐”,從源頭防止“項目建起來、干部倒下去”。
在此過程中,改革形成29項創新亮點,在工程建設造價動態比價、評標定標辦法、強化標后履約監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層面的首次創新。
例如在成本管控方面,首次建立統一的全市工程建設成本控制標準體系,對工程建設造價進行動態比價,項目分類、分層、分檔設定造價限額,防止“盲目貪大齊全”、浪費財政資金現象。又如在改革集中建設主體方面,明確市、各區集中建設主體原則上都不超過3個,各鎮(街道)不超過2個,全市數量從308個壓縮至82個;同時首次提出集中建設管理和市場化代建雙軌并行,解決集中建設機構專業力量不足、建設模式單一問題。
“相較于其他地市相似改革,佛山改革還強化了標后履約監管,通過人員鎖定、考勤管理、資金監管共管、嚴格分包管理等方式,在關注‘人、錢、事’上發力,用履約監管推動工程質效落地。”邱建文說。
放寬準入門檻 一視同仁對待市場主體
一年多以來,改革形成了29項創新亮點,而最終落腳點就是要惠及廣大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助力佛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佛山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市場有活力、有韌性,正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招投標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取消了企業資質加分,一視同仁對待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區的市場主體。可以說,全國各地投標人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公平參與佛山項目的投標。
“云開標大廳”就是改革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有益探索。投標人不論在什么地方,只要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進入直播間,就能在線觀看項目開標直播全過程,有效降低時間和人力成本。
企業的獲得感越發實在。“改革后采用‘信價量化評標法’和‘簡易評標法’兩種適用于小型工程的標評辦法,明確采用這兩種辦法的項目不進行技術標評審,評標定標方法更加科學。”劉志立介紹,中小企業能夠參與競標的機會變多了,也逐步推動企業在誠信等級、技術創新、管理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同樣在改革后順利中標佛山市綜合保稅區停車場項目的順德區龍江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張煒城表示,智能輔助評標系統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能完成對全部投標文件的90多項客觀投標信息分析,評標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此外,改革還推動全面實現電子保函(保險)方式繳納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并實現保證金“免審即退”,大大減輕了企業資金流的壓力。
“接下來,數智化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比如說盡量使用機器評標,減少人為干預,強化智能預警,最大限度保障評標公平公正,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邱建文說。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