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會賽事正酣,嶺南大地處處是賽場、人人是東道主。
賽場之外,嶺南大地藏著一批獲官方認證的寶藏城市——它們或素有“跳水之鄉”“舉重之鄉”的美譽,或榮膺“中國龍舟龍獅運動名城”“全國象棋之鄉”的稱號,運動基因深深鐫刻在城市血脈中,在十五運會的聚光燈下綻放出獨特魅力。
從珠三角的城市群到粵東西北的濱海小鎮,一場場比賽不僅讓“全運看名城”成為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的真實脈動,更讓這些城市以體育為媒,向世界講述屬于自己的傳奇。
力量之城,逐巔峰之勇
如果跳水是中國體育的“王牌”,那么“跳水之鄉”湛江便是這張王牌的起點之一。
在十五運跳水賽場上,包括奧運冠軍在內的頂尖選手齊聚,湛江籍運動員的表現亮眼奪目。
在距離十五運會跳水賽場400多公里外,湛江跳水運動學校的小隊員們仍在一次次起跳、入水,反復打磨每一個動作細節。
從賽場到訓練池,水花消失的瞬間,躍動著同一份熱愛與堅守。那些刻苦的身影,正是湛江跳水人才庫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從漁民自搭的木板跳臺到現代化專業場館,從海邊逐浪的少年到閃耀世界的奧運冠軍——湛江跳水的百年史,就是一段人與海、人與夢想共生的傳奇。
當十五運會的火炬照亮嶺南天際,東莞石龍這座13.83平方公里的小鎮,再次以“舉重之鄉”的豪情站上全國舞臺。
它沒有打造宏大的新場館,而是把20塊舉重金牌“塞”進石龍中學體育館——一場全國大賽,就這樣在校園里沉穩落地。
石龍既以19次打破世界紀錄的傳奇震撼世界,也以老街古巷的溫情撫慰歲月,29人次獲得世界冠軍,斬獲奧運獎牌2金1銀1銅。
當杠鈴的重量與小鎮的從容相遇,便成就了“以小承大”的獨特風景。
在“柔道之城”肇慶,比賽激戰正酣。
11月10日至13日,來自全國33支代表隊的239名運動員在此集結,為15枚金牌奮力一搏。
柔道賽場,選手目光如炬,空氣中彌漫著汗水與松香交織的氣息。觀眾席上,觀眾全神貫注,時而低沉的議論聲匯成一片蜂鳴。
柔道之于肇慶,早已不是一項運動,而是一種隱匿在城市骨子里的哲學:剛柔并濟、兼容并包。
“剛”,體現在體育——超過50名肇慶籍運動員征戰十五運賽場,成為灣區西翼最耀眼的運動星群。
“柔”,體現在發展——面對大灣區競爭加劇,肇慶選擇以柔克剛:以巧勁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以綠色理念擁抱“兩新一電”浪潮,以生態優勢鋪展“體育+文旅”的融合之路。
真正的力量不是征服,而是成就。肇慶正在用柔道智慧,成就運動員、成就產業、成就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技藝千年,文體各領風騷
每逢端午,兩岸鼓聲震天、槳影重重。一句“寧可煲爛,不可扒慢”,貫穿佛山人的性格密碼:敢為人先、勇往直前,同舟共濟、力爭上游。
佛山南海,是中國首個“中國龍舟龍獅運動名城”。作為水鄉千年古鎮,佛山人自古便“與水共舞”。
在十五運會龍舟項目中,以佛山健兒為班底的廣東隊包攬全部六枚金牌,實力無可撼動。
中國龍舟大獎賽、F3龍舟超級聯賽、中國(佛山)疊滘龍船漂移大賽……佛山將龍舟運動推向全國頂尖,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頂級龍舟賽事。
而在東部海岸的惠州惠東,另一項古老智慧——象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近日舉行的2025廣東省青少年象棋錦標賽,吸引了來自全省19個地市的900多名小棋手參賽。
作為“全國象棋之鄉”,惠東不僅將象棋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還常態化舉辦各類象棋賽事,讓這項傳統智力運動的種子深植校園與社區。
如今,惠東100多萬人口中,有30余萬人愛好象棋,做到真正的“處處聞棋聲、家家擺棋局”。惠東也正借體育推動文旅融合,用一手好棋,走活縣域經濟發展的一盤大棋。
當風箏迎風起飛,陽江也正向著更廣闊的未來一同升空,如同把300多年的浪漫歷史重新鋪陳在天際。
我國自古有“南鷂北鳶”之說,而陽江,正是南派風箏的發源地,也是名副其實的“全國風箏之鄉”。
據史料記載,陽江風箏的文字歷史至少已有340余年,技藝在匠心中代代相傳,在海風里越放越遠,形成獨特而奔放的南派風格。每一只升空的風箏,仿佛都在向世界講述著陽江的海洋氣息與文化記憶。
如今,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沙灘足球賽、海岸賽艇沙灘沖刺賽等項目在陽江成功舉行,這座濱海城市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賽事帶火城市,人氣點亮海岸線,“體育+文旅”的融合勢能正在這里加速釋放。
球城閃耀,熱血點亮全場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江門,被譽為“中國第一僑鄉”。在這片向海而生的土地上,排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段跨越百年的情感傳承。在僑鄉臺山,排球的故事始于漂洋過海。最終成為遠近聞名的“排球之鄉”。
如今,這顆百年前播下的“排球種子”已長成參天大樹。十五運會群眾比賽氣排球項目在臺山成功舉辦,賽事組織嚴謹高效、人氣熱度持續攀升,進一步擦亮了臺山“排球之鄉”的金字招牌。
當十五運會排球賽事在臺山擂響戰鼓,賽場上每一道精準的弧線,都在重溫江門百余年的僑鄉排球記憶;每一次扣殺與躍起,都在釋放這座城市最本真的體育性格與精神底色。
排球,讓臺山的故事躍得更高;十五運,讓這座僑鄉的魅力再一次被世界看見。
無獨有偶。150多年前,梅州五華長布鎮悄然播下了一顆現代足球的種子,把足球基因深深寫進了梅州的大地與血脈。
梅州的足球歷史已綿延152年。2015年,五華縣元坑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足球早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文化基因。
眼下,梅州擁有全國首支縣級中超球隊梅州客家隊,球隊連續四年征戰中超賽場,累計吸引超40萬名球迷現場觀賽,2025年五華15場中超主場賽事便迎來近20萬名觀眾。
如今的梅州,早已把足球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綠茵場遍布城鄉,人們說起球,眼睛會亮;一聲哨響,男女老少都會奔向球場。“全民踢足球”在這里不是口號,而是每天真實上演的風景。
體育是城市的氣質,更是城市的未來。從大城市到小鎮街,從傳統項目到新興運動,不同的地方呈現不同的體育性格,卻都展示著同一種力量——
城市因體育而鮮活,夢想因拼搏而發光。
統籌:谷立輝 殷劍鋒 陳丹佳 黎詠芝
撰文 :陳思亮
AI視頻制作:劉棟銘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