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蓋超3000萬人的廣州都市圈來了。2023年12月20日起,佛山市全域納入廣州都市圈。以廣佛核心區為引領的都市圈要發生化學反應,需機會換轉、雙向奔赴。
“產業規劃+公共服務”的雙向奔赴,增強共贏“獲得感”,是下好廣州都市圈大棋局的本手。發展才是硬道理,構建廣州都市圈終歸要落腳到繁榮富強上。而最直接的就是輻射帶動、產業互補。廣州作為經濟中心、樞紐門戶,在與深圳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中,可以把溢出效應向佛山傾斜;在與佛山聯合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高地中,可以將先進制造業向佛山有序轉移,推動佛山制造業創新高地建設增速提質。同向同行,梯度清晰,廣州發揮火車頭作用,佛山發揮助飛器價值。
其次,讓公共服務紅利惠及百姓。以更開放的姿態,以“互聯網+”為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對都市圈內優質的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文化娛樂等資源相互開放,共建共享。
“都市圈思維+破除行政藩籬”的雙向奔赴,提升共創“協同性”,是下好廣州都市圈大棋局的妙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這表明都市圈時代來臨。廣州都市圈建設,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藍圖已出。新征程上,如何確保方向不偏、節奏不亂、靶心不散?就要有都市圈思維——去掉唯我獨尊、樹立合作致遠的思維;去掉急功近利,樹立久久為功的思維;去掉孤立工程、樹立系統工程的思維。思路決定出路。思路通了,才能把“路線圖”轉化為“施工圖”,進而轉化為“實景圖”。
顯然,打造廣州都市圈是一項由政府主導的區域發展戰略,佛山全域納入,而廣州與佛山又是兩個完全獨立的行政主體,如果行政隔閡,勢必制約更大范圍內的高效配置資源。因此,需要深化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突破行政壁壘,打造區域要素大流通平臺,達到政府協同,保障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年度工作安排的地區發展行動高效高質。
“宣傳+文化”的雙向奔赴,擴大共識“同心圓”,是下好廣州都市圈大棋局的巧手。“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彼^說服人?就是對徹底的理論廣泛宣傳。從“一核兩極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到內融外聯的發展任務;從同城化格局持續優化、樞紐功能更加鞏固、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等五大具體目標,到2030年的遠景展望,都當宣傳,讓廣州與佛山的廣大群眾對廣州都市圈的打造更加入腦入心入行。
另外,是文化互動。廣佛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打造廣州都市圈的文化認同具有先天優勢。但也有歷史年代、發展理念的挑戰。廣州與佛山基于歷史底蘊、政治地位、開放程度等許多認知都風格各異,需要彼此接納、包容融通。
都市圈是城市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廣州都市圈在邁向這種高級形態中,正是頭雁引領,群雁齊飛。立志領潮“國家隊”,瞄準成為世界級。
文/毛巴總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