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伊始,廣東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重點圍繞促進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內容進行討論研究。發展新質生產力再度成為焦點,制造強省也將迎來新機遇。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產業支撐。
佛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奮發有為、樹立標桿。2023年,佛山地區生產總值13276億元、增長5%,成為全省第二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01億元、增長6.6%。堅實的家底是佛山開展科技創新的經濟基礎,佛山也舍得把錢用在科技創新這一“刀刃”上,用以塑造產業新形態。例如,佛山財政科技投入年均超80億元,2023年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并在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創新生態環境營造上取得新突破。2023年,佛山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工業設計特色類)和2023-2025年度“創新驅動示范市”,全省唯一。發展新質生產力,佛山底氣滿滿。
同時,佛山和其他制造業城市一樣,也面臨新舊動能轉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乏力等突出問題,最突出的是制造業規模大而不強,傳統制造大、新興產業小。高耗能、低效率的傳統產業拉高了企業生產成本,也降低了城市工業用地畝均產值,對地方和企業而言都是掣肘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和瓶頸。而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解決卡點瓶頸的有效辦法,這也是佛山高質量發展必須走好的新路子。
走好新路子,佛山要把握時機,加快推進產業與科技相融相生、互促雙強。一是把握制造強國建設重大機遇,用好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和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優勢,舉全市之力推進北向戰略和西進計劃,高標準打造佛北戰新產業園區和“雙十園區”示范標桿,高水平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高質量開展全球產業鏈招商行動,打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載體、路徑和要素基礎,重點解決好新舊產能轉換問題。二是抓住省制造業立法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佛山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等重大機遇,精準把握佛山在制造強省建設中的方位和角色,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賦予的政策紅利,高效轉化為地方凝聚共識、統籌資源、爭取支持的新動力,進一步推動地方立法、平臺構筑、技術革新和一流營商環境營造,以政府的有為善為促進新質生產力在本土生根發芽、蓬勃發展,讓每一個創新主體更有信心、恒心和雄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產業轉型升級中來。三是乘著全省“百千萬”頭號工程的東風,圍繞解決高位發展上的區域不平衡不協調課題,將佛北戰新產業園區作為全市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北向戰略支點,通過深化區域協作、園區共建、產業布局,持續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集聚化,打造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標桿工程和破解“工業不連片,產業不成帶,土地碎片化”突出問題的樣板工程,引領全市產業發展模式從粗放向集約轉變、產業發展動能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新征程上戰鼓擂動、旌旗獵獵,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各大選手已是全力沖刺、爭先恐后。解決發展新動能的問題刻不容緩,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是當務之急。佛山避開“老工業基地陷阱”需要新質生產力加持,實現2026和2035發展目標更需要新質生產力賦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走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佛山制造的未來必大有作為!
文/鄭鏗志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