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www_国产高清视频一区_精品区一区二区

佛山網評 | 向新向善又向上:400多年一如既往

2024-02-25 17:54 來源:佛山新聞網

欄花

“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尋春,任得渡頭飲馬。濟萬人之往來,曲橋跨水,艷稱村尾垂虹。”佛山史上通濟橋,始建何年,已無史考,但有史考證已超450年。入選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的行通濟民俗傳承到今,400多年一如既往:向新向善向上。

新春風暖,萬物冒芽,行通濟,憧憬向“新”。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人一城,新年伊始,都會擘畫新圖景、規劃新憧憬。

對于個人,過完“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的團聚之喜后,自然產生“新春新景開新宴、看取新年樂事綿”的目標祈盼。新年設定新期許是一項浪漫儀式,新期許是連接現在和未來的橋梁。行了年俗文化“大IP”的通濟,盼望夢想成真的儀式就算對自己有了“交代”,標志著“假日模式”切換成了“奮進模式”。

對于佛山一城,誠然也會憧憬向“新”。龍騰虎躍,再創佳績。如何用“熱辣滾燙”的姿態迎接甲辰龍年?這是佛山“新春第一問”。佛山的答案很“爽”,如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以上。又如,推進產業與科技融合聚變,拼出一個不斷向上向前的現代化佛山。行了通濟,是繼“新春第一會”之后,用“民俗打開方式”向社會宣告佛山“起步就提速、開局即爭先”的奔赴自覺。

心懷祈愿,擁著愛心,行通濟,民風向“善”。

“善”始“善”終,一路向“善”。從揚善同城、眾善同心,到暖善同喜、行善同德,再到扶善同夢、大善同行,醒獅開道、彩旗飛揚,2024年由社會各界先進代表等組成的20多個巡游方陣,熱熱鬧鬧走過通濟橋。濃厚了暖心家園氛圍,綻放了一個向善之城的佛山風貌。

佛山元宵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活動,始于2012年,到今舉辦了近十年。其中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中斷三年。“慈善”本是行通濟的隱形胎記,當下凸顯為顯性標識。今年,慈善的底色不變。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從傳統慈善到現代公益,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形態”到一城眾人真善美的“生活形態”,濟世扶貧,善風日盛,“老民俗”煥發新光彩,不但是佛山慈善文化的嘉年華,也是鏈接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公益的大型民俗文化載體。活動社會各界響應熱烈,萬人空巷,每年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次參與。2月18日“綠美佛山1人1天1元”慈善基金行動啟動,到2月24日晚已收獲捐款567萬元。“行通濟”慈善活動最高時曾獲千萬元捐款。

面向未來,迎接挑戰,行通濟,逐夢向“上”。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橋。對于行走通濟橋,也許理解不同、愿望各異,但向好向上,這點相同。“逐夢向上”是佛山人的鮮明特征,是刻在佛山人骨子里的基因。領改革風氣之先的佛山,敢飲頭啖湯,勇為先行者。規上工業總產值從現在的3萬億向2030年4萬億沖刺的佛山,正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2024會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沒有風雨穿不透,沒有坎坷走不出。從故鄉到異鄉,從個人到城市,每次春風拂面都將開啟萬象更新的奮斗。

行通濟的民俗在“古”與“潮”中記錄下佛山的“強”與“火”,刻下城市記憶,烙下行人印跡,見證拼搏向上的腳步。如果沒有了逐夢向上,哪有擊鼓催征的號角吹響;如果沒有逐夢向上,哪有“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的執著信念。

請你也來吧,奔赴佛山民俗這場“春天的約會”。“行通濟,無閉翳”。佛山之心,通濟天下。

文/毛巴總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尾圖


(編輯:龐錦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