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咱中國缺產業工人,誰都不信,說咱年輕人都躺平,誰都不服,可制造業為何總說招不到合適的人呢?
前些日子,筆者在與某協會會員交流中,好幾個企業老板大吐苦水,都說現在工作難找,可公司硬是招不到人。一個專做電風扇出口的制造業老板更是滿臉無奈,說自己的工廠原計劃要招四百人,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招到合格的員工也有兩百多,弄得工廠開工不足。
于是乎,從上到下、從老到少都在問,人,都到哪里去了?
現在大家都在說,要高質量發展,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做好,還得下夠功夫。道理很簡單,無論怎樣發展,都需要數量龐大的高質量人才,包括產業工人在內的各類人才,而不單指所謂高學歷。
有人說,人才是培養出來的,說這話的人,肯定是書房坐久了。事非經過不知難,人才不經磨難就能風生水起,那是理想,理想往往離現實很遠的。所以說,高質量發展也好,新質生產力也好,就必須具備數量宏偉的人員基數,才能優中選優,才可出高質量。
制造業當家,這個家要當好,設備再好、技術再新、目標再遠,沒有優質產業工人,一切都可能白搭。
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產業一線,說千道萬,不如說源頭。這么多大學生,這么多文科生,誰都想西裝筆挺坐上談判桌,會闊朋友,做大買賣。事實上,社會無法提供這么多對應的崗位,反而那些現代化生產線,少了他們拼搏的身影。原因也很簡單,要么就不想做,要么就做不了,觀察當下,做不了的應該是多數。
從傳統到現代,社會喜歡是重文輕理,總以為學文科是管人的,學理工被管的。這就要求高層設計從高校教育的設計上,要擴大理工教育。否則,坐在辦公室的所謂白領,換個燈泡都就請上電氣工程師。
曾經流傳,年輕人情愿送快遞外賣也不愿進工廠。其中一個深層原因值得深思,就是制造產業在工作時間、作息流程、工資福利上缺少了點吸引人的籌碼。與其擺一張高高在上的說教臉,不如多出點錢、多用點心,讓產業工人收入好點、生活舒適點、做得有尊嚴點。
近日,國家實施了新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從3月1日起,快遞公司將被明確規定,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擅自確認收到快件或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
其實,這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擺在臺面上的,將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讓快遞服務更加規范和人性化,一個是隱性推動力,通過提高快遞工作的門檻,讓更多優秀人才回流到制造業,如果制造產業還不趕緊想辦法接下難得的富貴,那可能又是躺平一大片。
一句話,此處不留,那里不好,且躺下,你能奈何?是呀,制造業,你能奈何我!制造業能奈何是,提高自身吸引力,讓新鮮力量踴躍參與其中。那時候就不會再天天搓手滿手油污發問:人,都到哪里去了,因為,人,都到你這里來了。
文/楊文燦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