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海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主辦的主題為“鄉見·家南?!蹦虾^鄉村研學活動啟動。主辦方向全區中小學生發出鄉村研學倡議,南海區7個鎮街的研學點和精品路線亮相。通過鄉村研學,把“鄉情教育”的課堂搬到廣闊的鄉村去,讓學生重新發現和認識南海,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南海區點贊。
近日,九江敦根社區迎來“九江鎮鄉村研學精品路線首發研學團”,近百名儒林第二小學的學生,在這里參觀大地藝術節的裝置、體驗扒龍船、參觀村史館、了解九江獨特的“魚花”產業起源和發展,一邊聽導賞員的講解,一邊用腳步丈量勃勃生機的大地。
敦根社區將研學游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之一。社區在策劃研學游時,便認識到,村研學游本質上是“研+游”,研學是指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游只是一種形式和載體。因此,深挖本地歷史文化和故事,以在地美學賦能,實施“問題點以美學點轉化為熱點再激活”的振興策略,沒有將鄉村研學游本末倒置,由“到此一學”變成“到此一游”。從實際情況看,路子是走對了。
在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當下,作為旅游與教育融合產生的新業態,研學游尤其是鄉村研學游具有較強的綜合帶動作用,不僅能夠輻射推動紅色主題研學游、美麗鄉村研學游、歷史文化研學游、鄉村特色產業游等新業態發展,還能夠帶動戶外服裝、科教用品、旅行保險等行業的生產銷售,進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南海區推動鄉村研學游的發展,有利于打破單一的景區景點旅游模式,在全域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下,非常利于有效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鄉村研學游蓬勃發展的當下,為了將鄉村研學游引導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并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建議,一是加強監管和準入制。教育、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應加強對研學游市場的監管力度,通過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提高研學游機構的專業性和規范性。二是推進課程化建設。研學游內容和載體提供者、研學游機構應根據研學目標和學生的年齡、興趣等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計劃、目標和標準,確保研學游活動具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和實際效果。三是注重體驗和互動內容的打造。研學游應注重學生的體驗和互動。通過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和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四是加強合作與資源共享。研學游內容和載體提供者、相關機構應加強合作力度,通過深度合作和資源共享,共同開發具有創新性和教育價值的研學產品。五是促進建立第三方評價考核制度。目前,市場上的研學游產品缺乏客觀、有效、明確的課程評價機制,質量高低難以評定,需要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
鄉村研學游應以“研”為核心驅動力,“學”為明確目標,“游”為實踐載體,唯有這樣才能讓鄉村研學游作為學校課堂教育的自然延伸,才能更深度融入教育元素使得鄉村研學游的體驗更加豐富多元。
文/陳榮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