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這不僅提升了春節的知名度,增強了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讓全國各地對春節相關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為即將到來2025年春節注入新活力。
值得驕傲的是,佛山“行通濟”習俗和佛山木版年畫,作為具有特色的地方項目,在申報團隊在選擇地方案例時,被著重挑選和納入申遺文本中,助力春節申遺。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佛山以獨具特色的年俗活動和文化藝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春節的魅力和文化深度。
佛山木版年畫,是非常凸顯嶺南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歷史悠久,在嶺南地區春節習俗的傳承中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佛山木版年畫,歷經700多年的歷史沉淀,成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其精湛的工藝、豐富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裝飾品。每一幅年畫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也反映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曾遠銷海內外的佛山木版年畫,隨著春節申遺的成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東方與西方文化的橋梁。這一榮耀的背后,是佛山這座城市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光大的決心。除了木版年畫,還有行通濟、逛花街等年俗活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既保留了傳統的韻味,又增添了新時代的氣息。這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期待。
春節申遺成功,更像是一種激勵。它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創新和發展,傳統文化才能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從木版年畫的歷久彌新中看到,唯有在傳承中創新和與時俱進,方能讓非遺瑰寶繼續保持著活力綻放在世界舞臺中,讓佛山的故事走向世界文化的舞臺。
在這個春節來臨之際,不妨走進佛山去體驗木版年畫和行通濟帶來的別樣“年味”,感受那份濃濃的嶺南春意,體驗那份獨特的文化魅力。同時,在體驗中進一步思考,如何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讓它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文/王曉琦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