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4年“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將“低空經濟”列入,要求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長風破浪,搶灘登陸,國有企業有哪些“兵法”可打?
謀勢:搶占制高點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數據,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有望達3.5萬億元。由此測算出2023-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產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6.1%。如此萬億藍海,國有企業豈可等閑視之?
低空經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作為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的低空經濟,國有企業聚焦于此,就是有效因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變局、開創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的新局,既有利于推動國有企業主業的轉型升級,又助力國有企業孵化新興產業時“生強枝”。
挺進:有所為有所不為
“造天車、修天路、筑天網”這個低空經濟熱潮在蔓延,成為風口,迎來第一波黃金發展期,眾多國有企業正搶抓風口,力求成為行業領軍,可以理解,但整個產業鏈條不宜全線“占領”“占有”,宜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的是:基礎設施網、空中航路網、通信導航網、空域管理網,這些要為,或因領域屬性特殊,或因投入大、資金回籠周期長,需要國資國企的“大膽資本”“耐心資本”進入,以加快孵化、作好引領。當然,發展低空經濟要因時因地制宜,有技術、有人才、有資金的國有企業可以先行先試,不該一哄而上、盲目跟風,一起“交學費”。
不為的有:如低空服務網、物流服務網,如飛行體驗、空中觀光、航拍航攝、航空展覽、個人娛樂飛行等特色低空項目,又如外賣“從天而降”、打“飛的”去上班等,可以由民營企業、社會資本“搞掂”。
勝戰:以投促引
在“投”的方面,要有“廣角”思維。既強化“政策投入”,讓招商引資的頂層設計含金量更高,以能引進更多低空經濟優質企業落戶;又強化“經營環境投入”,如爭取成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或通用航空產業示范區,或成為6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試點城市等;還強化“資源資金投入”,積極導入應用資源,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金供給力度等。
在“引”的方面,一方面是招大引強,盡力招引那些具有戰略性、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或者是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對標一流企業開展“靶向招商”的同時,也需要加快本土領軍企業的培育。因為低空經濟是典型的軍民融合應用領域,所以別忽略與軍工行業企業的招引合作。當然,還應把戰略眼光投向國外海外。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布局發展低空經濟,德國專注于無人機技術的研發,英國則積極支持低空經濟和無人機技術的推廣應用,那些國外的一流企業,值得我們關注。另一方面,是招才引智。低空經濟是一個快速崛起的戰略新興領域,加快發展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低空經濟人才隊伍。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將要來臨。”發展低空經濟國有企業的藍圖擘畫,可感可及可預期。
文/毛巴總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