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協調發展的時代畫卷中,佛山幫扶茂名的故事宛如一幅生動且意義深遠的篇章,而佛山幫扶干部們無疑是這幅畫卷的執筆者,他們以擔當為筆,繪就了“雙向奔赴”的山海情。這不僅展現了佛山與茂名之間的攜手共進,更蘊含著諸多值得深入探究和借鑒的寶貴經驗。
5月14日下午,由市委網信辦指導、市新聞傳媒中心主辦的“佛山論見 理上網來”網絡評論生態圈創享行活動走進茂名。佛山各大名欄目評論員及自媒體達人組成的資深評論員觀察團實地考察解碼“百千萬工程”實踐成果,以多元視角探析區域協調發展路徑。
創新破局:“敢飲頭啖湯”開啟產業轉移新路徑
面對產業有序轉移這一重大任務,佛山幫扶干部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沒有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出擊,以“敢飲頭啖湯”的魄力闖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國企拍地、定制開發”模式的創新推出,精準地擊中了企業在重資產投入方面的顧慮,為產業的順利轉移掃除了一大障礙。這種創新思維打破了傳統模式的束縛,讓土地資源得到了更高效、更合理的利用,為企業輕裝上陣、快速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新賽道引投資”的巧思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借助省運會的東風,佛山照明成功撬開體育照明市場,這一舉措不僅為企業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也為當地產業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敏銳地捕捉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佛山幫扶干部巧妙地將賽事機遇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契機,實現了體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其他地區在產業培育和發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沿鏈靶向引配套”的精準招商策略則體現了對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在蒲康園區,電子信息產業鏈得以“聚木成林”,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這種圍繞產業鏈進行精準招商的做法,不僅提高了產業配套的完善程度,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還增強了產業的協同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而10億元產業協作引導基金的組建,更是彰顯了佛山幫扶干部的前瞻眼光。“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為一批具有創新潛力的科創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發展土壤,培育了如智能茶飲機等“灣區研發 + 茂名基地”的優秀項目。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緊密結合,也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真情投入:“茂名所需即佛山所能”彰顯幫扶真心
佛山幫扶干部的“共情力”在幫扶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們將“茂名所需即佛山所能”的理念貫穿始終,用真心和實際行動淬煉著對口幫扶的深厚情誼。
當茂名需要大灣區產業載體時,佛山干部積極推動12個反向飛地落地,其中“茂名高州·佛山三水產業合作園”更是獲評國家級中小城市優秀案例。反向飛地的建設不僅為茂名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兩地產業的協同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企業面臨用地成本擔憂時,佛山干部積極整備土地、建設標準廠房,變“項目等地”為“地等項目”,為企業的落地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的態度,讓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和支持,也增強了企業在茂名投資發展的信心。
正是這種“把茂名的事當自家事”的情懷,讓產業轉移不再是簡單的任務執行,而是化作了“雙向奔赴”的溫暖行動。2024年茂名工業投資增長21.9%的顯著成績,正是佛山干部與企業“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這份真情投入的最好回報。
深度融合:“客場即主場”鍛造帶不走的攻堅鐵軍
在幫扶過程中,佛山干部秉持著“客場即主場”的擔當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與茂名同事并肩作戰,共同書寫著發展的新篇章。
佛山干部與茂名同事“食宿在園區,一天掰成兩天用”,這種拼搏精神令人動容。他們用短短1年時間建成首期10.6萬平方米產業園,同時建成即實現100%滿租運營,跑出驚人的“蒲康速度”。這不僅體現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執行力,更展示了他們對幫扶工作的堅定決心和高度責任感。
在合作園內,結合佛茂兩地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優秀做法,搭建“五機制一中心”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國星光電等企業實現“當年簽約、投產、升規”三連跳,充分證明了這一服務體系的有效性和優越性。通過建立健全服務體系,佛山干部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在茂名茁壯成長。
在招商一線,佛山精兵強將與茂名業務骨干、高層次人才組成“聯合軍團”,兩年時間簽約106個項目,其中1/3來自省外,1/3來自佛山以外的珠三角區域,拓寬了項目來源。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佛山干部的專業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資源,形成了強大的招商合力,為茂名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佛山干部深知幫扶不是“輸血式”任務,而是“造血式”共生。他們在幫扶過程中,注重培養當地的人才隊伍,傳授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知識,留下了一支懂產業、善招商、敢擔當的“鐵軍”。這支隊伍將成為茂名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區域協調:書寫廣東答卷的深遠意義
佛山與茂名在新時代“雙向奔赴”,是省委賦予的“重任”,在佛山干部手中化作了實實在在的“佛山作為”。佛山幫扶茂名的故事,不僅是兩地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廣東在區域協調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縮影。
當“頭啖湯”的鮮味化作產業集群的雛形,我們看到的是產業轉移帶來的強大動力和無限潛力。這些新興產業不僅為茂名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廣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了支撐。
當“客場”的陌生變成“主場”的熟稔,我們感受到的是兩地在文化、理念、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了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了互利共贏。
這份跨越珠江口的山海情誼,正書寫著區域協調發展的廣東答卷。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告訴我們在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需要有勇于創新的精神、真心實意地付出、深度融合的決心以及長遠發展的眼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區域的共同繁榮和發展,讓山海之情化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文/王曉琦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