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農村似乎總是和種地、養魚等傳統農耕養殖活動緊密相連。然而,佛山市陳村鎮的潭洲村,以獨特的方式打破了這一固有認知。在城市網紅景點陷入審美疲勞的當下,這個小村莊以其斑駁的磚墻、老式收音機等充滿懷舊氣息的元素,吸引年輕人甘愿排隊數小時只為拍攝一張“懷舊大片”。
周末,筆者走進潭洲村的區家大街,仿佛開啟了一場穿越時光的旅程。墻上醒目的“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標語,瞬間將人們帶回到小時候圍坐在電視機前,熱血沸騰地觀看奧運賽事的夏日時光。搪瓷臉盆拼成的墻面,以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賦予了五毛錢日用品別樣的藝術魅力,讓人眼前一亮。而露天電影的場景以及記錄80、90后青春歲月的港臺明星海報,更是直擊人心,勾起了無數人內心深處的感動與回憶。
這些復古元素并非簡單的堆砌,而是經過精心策劃與設計。供銷社雖不賣貨卻滿滿都是情懷,老式發廊門口閃爍的燈箱,這些看似“土味”十足的設計,實則精準地捕捉到了年輕人對于“反差萌”的追求。在城市咖啡館紛紛追逐北歐風等潮流風格時,潭洲村卻另辟蹊徑,用斑駁的磚墻上掛著的糧票油票布票,變壓站電箱改造而成的復古書屋,懷舊青磚屋化身的郵政時光、歷史影像墻、青春歌舞廳、老式發廊、時代照相館、復古收音機等,營造出了獨屬于80、90后的復古美學氛圍。這種新舊碰撞所產生的獨特魅力,讓年輕人在其中找到了別樣的樂趣與情感寄托。
潭洲村的火爆,離不開其背后巧妙運用的互聯網思維。從“你好潭洲”打卡墻到動畫片角色墻,每一個場景都仿佛自帶傳播屬性。在這里,穿復古衣服拍照幾乎成為了一種默契的約定。通過這種方式,似乎在葫蘆娃墻前,還原了童年守著電視機看動畫的快樂瞬間。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每一位游客都不僅僅是單純的游覽者,更是積極參與其中的演員和傳播者。他們在朋友圈曬出的一張張精美照片,如同一個個生動的廣告,吸引了更多人慕名而來。
在佛山大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順德區陳村鎮通過“百千萬工程”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而潭洲村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為了佛山在這一領域的開路先鋒。潭洲村的蛻變,從公社舊址到網紅街區,其意義遠不止于表面的復古復刻。它是在挖掘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的呈現方式,將老一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敢為人先”精神以一種新的形式展現出來。年輕人在這里打卡復古場景的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溫了父輩們的奮斗歷程,這種跨越時代的情感共鳴,為當前的二次創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潭洲村的“出圈”,為其他鄉村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在未來的發展中,潭洲村需要繼續保持創新精神,不斷挖掘和豐富文化內涵,避免陷入同質化的困境。鄉村發展不應局限于傳統的農業模式,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結合現代消費需求和互聯網思維,打造出具有獨特魅力和競爭力的鄉村旅游產品。
文/王曉琦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