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橫店”,而是“豎店”;不是“拍了再播”,而是“大數據先行”。當微短劇成為產業出海、文化出圈的“新國貨”,一場關于內容工業化的革命,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悄然上演。
“豎店”開啟內容工廠新模式
上一秒還在總裁辦公室上演都市輕喜劇,下一秒就切換到戰火紛飛的古裝情景……上百個精裝場景裝進一棟樓里,甚至可以容納十多個微短劇劇組同時開拍。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拍攝效率,更將制造思維真正引入了內容產業。
豎店影視基地負責人歐陽杰說:“廣東這邊有大量的工廠、企業和品牌,他們有強烈的品牌宣傳和銷售需求,而短劇恰好是最合適的內容載體。”
微短劇,從“快消品”到文化“連接器”
從早期的“啥火拍啥”,到深入了解觀眾需求、追求原創“拍啥火啥”。在粵港澳大灣區,微短劇正逐漸從只是提供情緒價值的“快消”爽劇,到“量體裁衣”輸出高質量的文化產品,甚至還悄然成為連接“國潮”“非遺”的“超級連接器”。
這部來自佛山順德的年代微短劇中,女主角就是穿著本地非遺“香云紗”旗袍華麗出場。而當地盛產的小家電、創意家居品牌,也計劃融入到微短劇場景中,打算借微短劇風靡海外,狠狠刷了一波品牌和文化“存在感”。
文旅+短劇:流量與場景雙向融合
作為文旅內容的新型傳播工具,微短劇正展現出強大的帶動效應。在順德碧江金樓古建筑群,一場短劇拍攝活動吸引了遠超平時的游客量。短劇不僅制造了話題,也帶火了實地場景。
粵港澳微短劇產業聯盟執行主席鄧集飛表示,文旅推廣最缺的就是流量,而短劇以快節奏、低成本的方式,恰好能補上這塊“短板”。它能以輕體量、強吸引的方式打造傳播爆點,能夠為文旅場景注入持續關注。
用AI“寫劇本”,用算法“定成功”
在廣州一家專注“微短劇出?!钡钠髽I,微短劇創作已全面引入AI工具和工業化流程。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梁劍表示,短劇雖然看似是傳統影視作品,但其實“代表了全球最先進的互聯網工業科技的所有應用”。他們通過AI分析不同國家的觀眾偏好生成劇本結構,再根據區域特征選擇演員、設定剪輯節奏,實現內容的精細化本地適配。
梁劍補充說:“我們用中國文化內核拍出的短劇,能夠非??斓卦跉W洲、美國、拉美、東南亞等市場同步播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p>
中國短劇出海,正在被全球“催更”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背景的海外微短劇應用,已經占據全球微短劇應用TOP20中的90%。包括微短劇在內的中國文化產品,正在被全球粉絲“催更”。
DataEye研究院研究總監劉尊:“中國微短劇正在全球全面開花。好故事在底層撬動人心的情緒方面是共通的。”
從一部部由大灣區出發、成功“出?!钡奈⒍虅±?,我們看到的或許是用中國式創新表達,講述全球共鳴故事的新可能。
?。偱_記者 劉帆 林銘浩 周羽 王志達)
(編輯:龔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