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絲滑”過彎、甩尾過“考石角”……一連四日,白云山板藍根·2024中國(佛山)疊滘龍船漂移大賽精彩不斷,上演炫酷的“水上漂移術”,令人嘆為觀止。
一個社區、一灣河涌上的龍舟賽事,能夠火爆出圈,成為全國文旅“頂流”,不可謂不是奇跡。
無龍舟,不佛山。
回望這個端午,各式各樣的龍舟活動在佛山火熱開展,全面展現龍舟傳統文化魅力,為廣大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場視覺盛宴、沉浸式體驗和無限快樂。
伴隨千帆競發,佛山這座城市也迸發出奮力向上的澎湃動力。
深厚群眾基礎 帶來無限激情與快樂
龍舟競渡古時起便在佛山風行。千百年來,佛山人對于龍舟運動的熱愛,可謂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
那么,佛山人到底有多愛扒龍舟?
他們追求“速度與激情”——
疊滘龍船漂移大賽上,一艘艘龍船在狹窄的S形、C形、L形河道上高速轉彎,全程驚險又刺激。
他們善于另辟蹊徑——
西樵鎮“半山扒龍船”錦龍盛會上,參賽隊伍在西樵山天湖公園里劈波斬浪,鼓聲振四山。
他們創新花式玩法——
容桂細滘社區彩龍巡游活動中,各坊社晚上用LED燈飾裝扮彩龍,在細滘大涌上花式巡游,越夜越精彩。
……
從大江大河、門前河涌到半山湖泊,從單人艇、雙人艇到多人龍舟,佛山人把對龍舟運動的熱愛刻畫于形式多樣的活動中。
在佛山各類扒龍舟活動中,扒仔都是當地居民。他們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也有接過接力棒的新生代,還有港澳鄉親,大家自發地參與賽龍舟活動。
人們不禁要問,龍舟運動為什么在佛山這么廣泛普及,這么深受百姓喜愛?佛山龍舟運動從歷史中走來,不妨回到歷史深處尋找答案。
自古以來,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一直都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水網交錯、河涌縱橫。以前不少居民依水而居,由于當時道路交通條件有限,人們選擇劃船、坐船出行。
佛山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讓水鄉人民掌握了劃龍舟的技能,也孕育了豐富的龍舟民俗文化,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一年又一年的扒龍舟活動,給佛山市民和八方來客帶來了無限的激情和最純粹的快樂。
眾人同樂、眾人狂歡的背后,隱藏著佛山龍舟運動出圈出彩的“流量密碼”——讓群眾唱主角。
縱觀近年來佛山各類賽龍舟活動,始終貫穿著群眾首創精神,充分尊重人民主體、人民主創、人民主推,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無論是組織者、參賽者、觀賽者還是市場方,都為佛山龍舟活動傾注了滿腔熱情,而這恰恰說明這項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
事實上,不僅是佛山賽龍舟,佛山“西甲”、貴州“村超”等“現象級”活動,都具有明顯的群眾性特征。
正是因為這些活動根植于民間,深入踐行群眾路線,充分接地氣、充滿煙火氣,才創造了火爆出圈的“頂流”奇跡。
傳統文化興盛 帶動龍舟運動火起來
佛山龍舟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作為佛山“十大傳統文化”之一,龍舟文化在時代發展潮流中不斷豐富。
目前,佛山形成了完整的龍舟文化體系,包括起龍舟、賽龍舟、龍母誕、龍眼點睛、龍舟說唱等非遺和民俗傳統。
佛山龍舟運動為何在當代越來越火爆,成為互聯網“流量收割機”?
深入觀察可以發現,這些現象級龍舟活動的出圈,與當下傳統文化越來越興盛密不可分。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從故宮文創成為炙手可熱的“爆款”產品,到河南衛視的《唐宮夜宴》等富含文化氣息的節目引爆全網,再到四川三星堆考古“上新”,以及漢服、馬面裙等傳統服飾受到“90后”“00后”追捧,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以“現代的打開方式”,展現出全新魅力。
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不僅生動詮釋了什么叫國潮最時尚,也讓每一個中國人備感自豪,增強了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
正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繁榮興盛、越來越受到年輕人青睞的大勢驅動之下,佛山龍舟運動、龍舟文化收獲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有了扎實的群眾基礎,佛山抓住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風口”,找準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切入點,乘勢而上推動龍舟運動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頂流”。
作為地方主流媒體,佛山傳媒乘著時代的東風,扛起文化傳承發展大旗,充分發揮全媒體優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佛山龍舟民俗文化活動出彩出圈。
2023年以來,佛山傳媒全面介入疊滘龍船漂移大賽,積極聯動“區-鎮-村-社-企”五級資源,對這項傳統龍舟賽事進行歷史挖掘和整體包裝、運營、推廣。
兩年來,疊滘龍船漂移大賽收獲數以“億”計的線上流量,頻頻登上《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中央媒體,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被網友們稱為龍船界的“天花板”。
扒龍舟不僅是佛山人鮮明的文化基因,也是人們的情感紐帶,增進著鄉情、親情、友情,這也成為龍舟運動興盛的流量密碼所在。
每到端午佳節,無論是在外打工的村民,還是旅居港澳的鄉親,都競相回到家鄉參與扒龍舟。
跟隨家人定居澳門的高中生、疊滘潭頭東約龍船隊隊員溫永鋮,堅持每周往返佛澳兩地,只為回村參加龍船訓練和比賽。“我渴望像爺爺和爸爸一樣,為村集體榮譽拼搏。”
各類游龍探親活動,也維系著不同社區、村落的感情。今年592歲的鹽步老龍是珠三角諸多龍舟中的“明星”,其與廣州泮塘龍舟之間數百年的“結契”成為美談。6月10日,鹽步老龍到廣州荔灣“探親”,再續濃濃情誼。
每年農歷五月初三,珠三角地區過百只龍舟也會自發集聚到順德勒流龍眼村太尉廟進行“點睛”儀式,既是期盼一年風調雨順,也是增進村居之間的聯絡。
在佛山各地,一艘艘小小的龍舟,承載起社交功能。人們在扒龍舟、吃龍舟飯、聽龍舟曲中加強聯系和情感交流,增進宗族認同,促進社區、村居和諧。
龍舟精神閃耀 點燃城市奮進激情
6月9日,在白云山板藍根·2024中國(佛山)疊滘龍船漂移大賽上,慶云龍船隊急速過“C彎”時,舵手失去重心不慎落水,但他仍不放棄,緊拉隊友的手爬回船上,繼續奮力劃槳前進。
“寧可煲爛,不可扒慢。”端午節期間,這樣振奮人心的場面在佛山各地賽龍舟活動中隨處可見。大家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無懼艱險、勇往直前,奮勇爭先、拔得頭籌,生動詮釋了佛山龍舟精神。
“疊滘水道狹窄且彎道多,而疊滘人用漂移的方式來劃龍舟,體現了他們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奮勇爭先的精神。”中國龍舟協會主席范廣升認為,這樣的龍舟運動在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鄉村經濟社會振興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龍舟運動的興盛出圈,還在于龍舟精神的傳承。
龍舟競渡,激蕩起人們的強烈共鳴,點燃了人們的奮進激情。
對于每一個人、每一個村居、每一個企業團隊乃至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都需要汲取這種拼搏進取的龍舟精神,在個人成長、企業經營、城市發展、國家進步、民族復興的征途中奮勇前行、創造佳績。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龍舟精神都照耀著佛山人,照耀著這座城市的前行之路。一直以來,佛山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憑借龍舟精神劈波斬浪,創新創造、創業創富。
放眼佛山大地,干部敢為、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競相迸發。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涌現了何享健、楊國強、梁慶德、梁昭賢、葉德林等一批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企業家,他們為推動佛山現代化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
如今,佛山早已躋身全國萬億GDP城市行列,并作為廣東省首個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地級市,成功晉級“中國工業第四城”。
劃一葉龍舟,百舸爭流立潮頭。佛山的城市精神與龍舟精神融會貫通、一脈相承,推動佛山在高質量發展上干出業績、創出新路。
端午已過,鼓聲未息。
伴隨一艘艘龍舟在各地江河繼續乘風破浪,佛山也乘勢而上再加力,以頭號力度奮楫飛舟,努力在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在現代化建設歷史進程中奮勇爭先攀新高。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梁建榮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