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建設美麗中國”列為“七個聚焦”之一,要求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連日來,全市干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反響熱烈。大家一致表示,全會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動力、指明前進方向,將堅定不移走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深入推進綠美佛山生態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堅持生態為民 打造半城山水滿城綠的綠美佛山
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藍天白云,清水綠岸,鳥語花香,城在山水中,人享山水樂。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使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其中,順德區采取“聯圍治理”的創新模式,推動水環境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精準治理,再現綠水碧波的嶺南水鄉風韻。
順德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務局黨組書記、區以水興城辦負責人李廣慶表示,順德區以水興城辦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以更科學的實施路徑、更務實的攻堅作風、更顯著的治水成效,不斷推進“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興城”發展戰略走深走實,讓水成為順德區最靈動的名片,努力建設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環境。
當前,禪城區正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深化治理,保障重點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深入推進排水設施大排查摸清家底,不斷提升城鎮污水收集效能。
禪城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葉美平表示,禪城住建水務鐵軍將堅持系統治理,全面統籌推進水環境治理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著重在排水系統全鏈條排查治理,攻堅暗涵清污分流、加快老城主干管網完善、推進排水單元整治、河涌低水位運行、提升水動力等工作上發力,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水環境治理工作。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深入學習和領會全會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振華表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成半城山水滿城綠的綠美佛山,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佛山篇章貢獻生態環境力量。
為了讓“水更清”,我市將繼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守護飲用水源安全,深入實施水環境全流域強統籌大兵團分層次治理,扎實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全力攻堅工業廢水污染防治。為了讓“天更藍”,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化以臭氧防控為核心的大氣污染防控體系,推進以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減排為重點的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全力提升優良天數比例。為了讓“地更綠”,繼續打好凈土保衛戰,以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兩區”建設為統領,全鏈條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方位推進地下水污染精準防治,讓市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國有林場更應承擔起林業發展的骨干、示范和帶動作用。”云勇林場場長蘇木榮表示,作為佛山的“城市綠肺”,云勇林場將大力做好森林資源保護、保障性苗圃、自然教育和野生動物救護等工作,建設富有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建設,打造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有林場樣板,讓綠色生態福祉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決定》提出關于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比如“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等。
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2022年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以來,我市全域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打造全國探索制造業城市轉型升級的生態文明建設樣本貢獻了諸多“佛山智慧”。其中,政企聯動高標準打造的“瀚藍模式”形成了縱橫一體化的固體廢物處理全產業鏈,成為行業標桿,目前為全國35個地級市提供環境治理服務,助力“無廢城市”建設“遍地開花”。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社會責任部副總經理孫林濤表示,瀚藍環境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將全會精神轉化為具體業務實踐,聚焦主業并抓住行業發展機遇,深化打造“瀚藍模式2.0”,積極探索固體廢物深度資源化路徑,推動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為了讓藍天常駐、空氣常新,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智薈藍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環保工程師蘇榮歡帶領研發團隊成功開創了“綠島模式”,通過集約化、專業化的形式,實現對VOCs的高效處理與資源循環利用。
“全會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高度重視,讓我看到環保新技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蘇榮歡表示,他將繼續深化“綠島模式”的實踐和創新,不斷提升VOCs治理的技術水平和效率,降低治理成本,賦能更多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我們將加強與政府、科研機構及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綠色低碳的解決方案,并激發更多人關注和參與綠色低碳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共建美麗中國的良好氛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近年來,佛山在生態環境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河流水質也大幅提升。”佛山市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廖靖表示,佛山作為制造業大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可進一步增強佛山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實現經濟與環境保護雙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廖靖認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佛山應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和綠色制造;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和法規;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加強環保意識宣傳,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佛山大學環境與化工學院副教授許偉城表示,結合全會提出的要求,佛山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應該從產業升級與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與民生保障、對外開放與區域合作四方面發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堅持以“制”促“治”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改革發力,以“制”促“治”,守護綠水青山的力量更強。
陳振華表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緊扣改革創新主題,充分運用改革思維、改革方法解決生態環境保護的難點、堵點問題,不斷提升全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安全“組合拳”,以優美生態環境為高質量發展增綠添藍。
比如,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開展包容審慎監管;大力培育發展切合佛山產業鏈配套和治污需求的環保產業,降低治污成本;大力開展污染源過程控制等監測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非現場執法等。
環境影響評價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
我市將繼續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提高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水平,除了強化環境政策引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評質量監督以外,還重點聚焦佛北戰新產業園、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區等重大產業平臺,充分利用規劃環評制度,優化環境要素資源配置,全力支撐“西進計劃”“北向戰略”。
當前,三水正處于“北向戰略”實施的關鍵期,通過“雙十園區”的規劃環評工作,有效推動區域污染的削減和防治工作,為園區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環境保障。
市生態環境局三水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新汧表示,全區生態環境系統將繼續推動規劃環評改革,推進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為新項目落地VOCs污染物“減二增一”提供要素保障,全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談飛洋、劉赟、邵姮、李玉冰、李祥銳、梁泳詩、周釗瀧、任志耀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