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成為全國兩會上熱議的話題。
佛山是制造業大市,擁有多個產值超千億元乃至萬億元的產業集群,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萬億元、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四名,培育出頗具實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形勢下,佛山如何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賽道,全力發展壯大智能機器人產業,鞏固提升工業機器人發展優勢?
帶著這一問題,佛山傳媒全國兩會北京報道組專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委會主任鄧志東,為佛山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工業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升級 核心突破點在人工智能
2025年央視春晚舞臺上,機器人跳起秧歌舞,掀開了中國智能機器人高速發展的新序幕。
機器人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方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鄧志東認為,目前中國智能機器人正處于技術蓬勃發展、產業想象空間爆棚的新階段。
得益于人形機器人強化學習的能力、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跳舞、后空翻、精準動作生成等復雜任務均已能夠高效完成。中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發展,正處于全世界第一陣營。
佛山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不少擁有“黑科技”機器人的佛山企業已經嶄露頭角。自2014年成立以來,嘉騰便專注于智能搬運機器人的研發與制造,逐步成為全球領先的AGV機器人與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服務商,其產品多次代表中國機器人亮相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并遠銷至歐洲、東南亞等地;美的集團2017年收購德國庫卡后,便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目前已經實現30分鐘生產1臺機器人。
如今,全國每12.5臺工業機器人中,就有1臺產自佛山。鄧志東認為,實現工業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升級的核心突破點在于人工智能,“目前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短板主要在于利用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的大腦部分,即空間感知與理解能力、多模態柔順靈巧操作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鄧志東表示,“人工智能+”需要與特定應用場景緊密結合,需要充分理解并利用任務、場景、工藝流程與經驗等。此外,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必然是先布局在工業制造領域,然后才會逐步邁進服務業領域,走進千家萬戶。
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 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金字招牌
在佛山工業大盤中,傳統制造業占比最重。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是佛山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的重要引擎。
佛山要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機遇在哪里?
佛山在泛家居產業中擁有陶瓷、衛浴、家電、家具等支柱性產業,這些都是傳統的工業生產制造場景,同時也是佛山的優勢所在。
“作為一個制造業領先的產業大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起步較晚、相對較弱,這是佛山發展智能機器人最大的不足。”鄧志東表示,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強調高精度、高速度、大臂展、超負載等,通常部署在工業現場的封閉區域中,無需與人交互。要推動工業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產業升級,需要加速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同時充分利用多樣化的、豐富的家居應用場景。
鄧志東建議,目前要細分任務與場景,全力推進“DeepSeek大模型+”的應用突破,發展行業的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讓機器人在陶瓷、家電等細分領域實現智能化。還可以構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真機與孿生訓練工廠。數字孿生技術能夠模擬真實環境中的各種復雜場景,使機器人在虛擬環境中高效訓練,縮短開發周期并降低成本。
同時,開展基于DeepSeek的VLA等基礎模型、架構與算法的技術創新,重點提升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使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通過視覺、語言和動作的協同,更好地理解和適應復雜環境,從而完成更高級的任務。
鄧志東期待,從生產制造到家庭服務,讓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產業發展,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的金字招牌,讓“佛山造”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讓機器人越來越像人 高端人才必不可少
佛山作為全國工業機器人生產的重要基地,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國的6.44%。當前,佛山工業機器人正從傳統的“機械臂”向更智能的“智能體”轉型。其中,人才競爭是關鍵。
鄧志東指出,“佛山在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上還缺乏軟件和算法領域專業人才,這也是制約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算法、算力、數據是驅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三駕馬車”,想讓人工智能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高端人才必不可少。
鄧志東認為,人才培養要做到“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引入拔尖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之后,還可以將人才送往AI與機器人優勢單位培養,提高人才的創新能級與密度,培養出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應用人才。
“另一方面,技術創新本身需要耐心資本、長期主義與戰略投資。”鄧志東表示,杭州能誕生“六小龍”,得益于杭州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奉行長期主義,堅持優化營商環境,給予企業真金白銀的支持。這種創新包容的產業生態環境,才讓“杭州六小龍”大放異彩。佛山政府要做好創新生態建設,從扎實的舉措出發,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隨著更多的智能機器人上崗,也有人擔心“飯碗”問題。鄧志東直言,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帶來整體社會的生產效率與生產力的發展,蛋糕做得更大,也會產生一些新的職業。如智能機器人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就會催生大量的訓練師。隨著智能機器人供應鏈的完善發展,其上下游的關鍵零部件、核心零部件部分會衍生出大量新的就業機會,為勞動力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文/佛山傳媒全國兩會北京報道組記者劉祖鳳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