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本次全運會之旅打分,我打120分。”在第十五屆全運會網球比賽中,收獲了兩枚銅牌的香港網球隊教練劉進鑒如實評價。這也是香港隊時隔24年后再次奪得全運會獎牌,創造了新的歷史。
11月20日,十五運會網球項目在橫琴結束比賽。吳易昺力克商竣程,拿下男單冠軍;朱琳擊敗高馨妤,奪得女單冠軍。為期12天的持久比賽,產生了6枚金牌、6枚銀牌、12枚銅牌。這其中,有運動員的汗水與淚水,也有辦賽各方的通力合作與努力。

吳易昺獲得男單冠軍。
比賽期間,南方+記者采訪了橫琴網球賽事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觀眾等,他們或是參賽,或是觀賽,或是深度參與了賽事的運行,每個人的全運之旅各不相同,但幾乎都給本次賽事打出了高分。
一場全民網球盛會,檢驗的是城市的辦賽與承接能力,開啟的是更具想象的未來。
“賽場設施非常頂級”
殷劍巍是十五運會網球項目的裁判長,在比賽之前,他已經到過廣東橫琴幾次,與承辦方溝通了許多細節。
“橫琴這個場地,辦過很多像ATP等職業賽事,很專業。但全運會不同的是,它的項目比較多,人也比較多,所以我們前期做了一些溝通改造。”殷劍巍提到,比如對中心場等幾個場館的地面進行重新鋪裝,設施進行改進,讓它更加適合于辦全運會這類大型的比賽。

比賽精彩瞬間。
作為裁判長,他特別提到鷹眼設備。“這次比賽,有鷹眼設備的場地有三個,包括中心場、一號和二號場,對我們裁判幫助很大,對運動員的幫助也很大。”在他看來,此次全運會網球賽事運行得非常順利。“整個賽場是一個設施完備。也比較適合球員發揮水平,同時非常適合觀眾球迷過來看球的場館。”

決賽當日,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吸引了眾多觀眾入場觀看。
北京隊教練王楚涵也來過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好幾次,印象很深刻。“以前我做運動員的時候來打過幾站挑戰賽,做教練員之后是第一次來,感覺這里環境非常好,整個場館也是非常高標準。”在王楚涵看來,全運會是中國國內最頂尖的比賽,對于青少年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的平臺。本屆網球比賽中,北京隊收獲了青年組男、女團體金牌,成年組男、女單打銀牌等多個獎項。
“我覺得設施已經達到非常頂級的了,給運動員和教練的體驗非常好。”主場作戰,廣東網球男隊教練張東潤也對賽場評價頗高。“橫琴國際網球中心我來過很多次,從幾年前的ATP到之前的WTA超級精英賽,我們都帶隊員過來參加過。這一次來,發現場地又做了升級,各種配套設施更完善了。”

頒獎儀式。
十五運會網球比賽中,廣東隊取得1銀2銅的成績。這也是繼1987年六運會后,廣東網球在全運會上的最好成績。
“很喜歡當地的氛圍”
在11月20日舉行的男、女網球單打決賽中,現場幾乎座無虛席。掌聲雷動、歡呼陣陣。許多觀眾專程從外地趕來看球。
“我是20多年的老球迷了,經常滿世界飛各地去看球賽。”觀眾李先生特意從廣州趕來橫琴看比賽,來到現場發現,這邊場地硬件條件非常好,比如中心球場和外圍球場都有頂棚。“這幾年大灣區的網球群眾基礎越來越好,球場上觀眾席里越來越多新的面孔,尤其是澳門、香港這邊的球迷也多了不少。”

志愿者在賽場維持秩序。
覃玉娜2019年曾在廣州擔任網球賽事志愿者,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關注網球。她是浙江隊網球運動員布云朝克特的球迷,19日早上6時許,她專程從廣州趕過來看小布的單打比賽。
“在現場觀賽的感覺特別好,球的落點都能看得很清楚。他(布云朝克特)在穩定性、球商、力量各方面都有進步,之前青少年時候還是稚嫩一些。”賽后,覃玉娜激動地說,國內一眾的頂尖球員都來了,還看到王欣瑜、王曦雨的“左右大戰”,特別精彩。

廣東隊王欣瑜獲得女單銅牌。
不只觀眾,對許多網球運動員來說,橫琴也是熟悉的老地方了。
剛剛收獲了十五運會網球比賽女單冠軍的朱琳,是安徽網球隊運動員。她透露,自己經常來橫琴比賽。“每次在這里打比賽感覺都非常好,很高興自2023年以后再次回來,我也很喜歡當地球迷的這種氛圍。”她說,不管來自哪里,只要是中國的球員,在國內比賽都很有主場的感覺。
“構建大灣區網球生態圈”
十五運會是首屆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國運動會,香港、澳門都派出了歷來規模最大的體育代表團參加。在網球賽事中,香港、澳門與內地團隊也有諸多交流互動。
“從香港過來橫琴特別方便,對我們香港球員來說,相當于半個主場,歸屬感很強。”
中國香港網球總會會長鄭明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里的場館條件沒話說,再加上觀眾的支持特別給力,很多香港球迷都會特意趕過來加油,現場氣氛特別熱烈,這種支持對球員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劉進鑒則透露,早在全運會以前,粵港澳大灣區各團隊已經有很多的交流融合。近年來,香港和內地的很多省市,已經有不少交流活動、比賽。香港的孩子去內地比賽,內地的球員青少年來香港參加一些國際比賽,都非常好。“我們認為,現在大家已經是一家人了。”
本屆全運會上,澳門隊共有11名選手獲得網球參賽資格,年齡最大的25歲,最小的僅有14歲。對他們而言,站上全運會的舞臺就是勝利。16歲的何鍶朗表示,自己第一次登上全運會賽場,學習收獲很多。他還透露,以后會常來橫琴練習,“這里離澳門很近,很方便、環境很好”。

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三地合辦賽事,不僅能促進融合交流,也將助力打造大灣區獨特的網球品牌和生態圈。
“大灣區的區域里,深圳、廣州、珠海、香港這四個地方,一年下來就有七八項不同級別的網球賽事。我們有現成的球場、球迷、球員和社區基礎,這些天然條件太難得了。”鄭明哲表示,網球是一項全球性的運動,如果能把這些賽事整合起來,大灣區完全有能力成為像北京、倫敦那樣,擁有多個頂級賽事的網球勝地,讓大灣區的網球品牌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
撰文:梁涵 吳楓 黃天儒 謝靜怡
攝影:關銘榮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