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第二年,更有經驗了,我希望把建議做得更扎實!”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儒溪村黨委書記陳旺弟一直圍著建議的修改和完善“連軸轉”。
“書記,您什么時候到北京去,能把我們大伙煩惱的問題帶過去嗎?”2月28日,一戶村民向陳旺弟反映近期魚苗飼料上漲、養魚收成下降的煩惱。
“大家放心,你們關心的也是我關注的!”在陳旺弟看來,全國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最重要的是傾聽群眾的呼聲。
作為一名基層代表,陳旺弟長期關注鄉村一線。今年全國兩會,她將繼續關注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水產養殖健康發展、基層治理等話題,并將群眾的聲音和期盼帶到北京去,為推動鄉村振興盡一份力。
陳旺弟(中)與到儒溪村游玩的市民游客交流。
潛心履職
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最大的體會就是感受到更多群眾的期待。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陳旺弟說。
今年是陳旺弟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二年。經過過去一年的代表培訓、調研、學習,再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多了份從容。
“關注的議題更廣了!”陳旺弟說,自己過去關注的都是村里的事情,如今常常收到來自各地群眾的信,也接訪各地的群眾。參加代表調研、代表視察活動,也讓她大大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我希望能夠通過人大代表的身份,解決更多群眾關心的問題。”
在鄉村工作20年,陳旺弟對鄉村有著很深的感情。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去年,她重點關注了加強“三線”(電線、網線、電話線)亂搭亂接整治話題,并將其作為建議向全國人大提交。這一建議很快得到工信部等多部門的答復。對陳旺弟來說,這是莫大的鼓勵。
調研是履職的基礎。履職一年多來,陳旺弟到群眾家中走訪,聽民意、解訴求,厚厚的筆記本記錄下沉甸甸的思考和建言。
“過去一年,自己一方面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履職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強與各行各業人士交流,聽取他們的訴求,為提交建議作準備。”陳旺弟表示,她與全市許多村居干部建立了聯系,大家經常分享村居建設的新動態,討論村居面臨的問題,一起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破解難題
助力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代表為人民。作為村黨委書記,鄉村發展始終是陳旺弟的最大關切。
得益于鄉村振興,儒溪村從偏遠落后、垃圾堆積如山、人心渙散的“落后村”,蛻變為田園風光惹人流連、村民生活豐富多彩的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2023年,儒溪村獲評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儒溪村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成為佛山乃至全省鄉村振興的標桿。這也讓陳旺弟樹立了更大的目標,“不僅要美,還要富。”
“陳書記,我父親魚塘里養的魚這兩天發病死了許多。大家找不到原因,也不知道該用什么藥。”2023年8月的一個夜晚,陳旺弟收到這樣一條短信。她馬上回撥電話,了解詳細情況。
“我馬上想辦法,你不要太擔心。”通話結束后,她快速思索解決方法,并致電佛山市農業農村局尋求幫助。在市農業農村局的對接下,陳旺弟當晚就聯系上珠江水廠研究院的教授專家。很快,專家就檢測出了魚苗的病因,對癥下藥,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件事引發了陳旺弟的更多思考。水產養殖是佛山農業優勢產業,南海區更是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再放眼珠三角,池塘養殖同樣盛行。但目前,珠三角鄉村的水產養殖產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飼料價格上漲、魚病易發、散養戶增產不增收、缺少專業知識等,困擾著許多養殖戶。
“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力度支持珠三角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清淤固基’工程,嚴格監管飼料質量和價格;加大技術扶持力度,向水產養殖大村派駐專家,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等。”陳旺弟表示,作為來自鄉村一線的代表,今年她準備圍繞支持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爭當排頭兵
把鄉村振興經驗帶去北京
“儒溪村很美,我們從九江特意過來旅游!”2月28日下午,退休老師張璧姬約上三五好友,慕名來到儒溪村旅游。
行走在儒溪村,隨處可見的美麗庭院,美麗的桑基魚塘,清一色的明清建筑,常讓游客流連忘返。
“千萬工程”開啟了浙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新篇章。2018年以來,陳旺弟曾多次赴浙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人家的村莊太漂亮了,特別令人驚艷。當時我們就下定決心,推動儒溪向綠美鄉村蛻變。”陳旺弟說,當時她加了當地農辦領導的微信,回到村里后經常向其請教。
此后,儒溪村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抓手,開啟了“美麗庭院”評選等系列行動。經過努力,儒溪村成為廣東省“美麗庭院”示范村。
“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經驗,就是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發揮工青婦、工商聯、商協會等橋梁作用,把鄉賢、志愿者、村民群眾、社會機構等各方力量充分發動起來,人居環境整治的效果很快就出來了。”陳旺弟說,此次去北京,會將綠美佛山、南海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2023年初,儒溪村作為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的打卡點之一,開啟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探索,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2023年至今,儒溪村已接待170多個參觀交流團,超1萬人次。
眼下,隨著越來越多游客的到來,陳旺弟又有了新打算。她告訴記者,為補齊旅游產業短板,儒溪村計劃借助社會力量,引進優秀民宿品牌,打造水上游船、特色餐飲等農文旅體驗項目,推動儒溪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沉浸型轉變。
“我們要加油干,讓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爭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陳旺弟說。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黃潔、李年智
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鐘梓泓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