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www_国产高清视频一区_精品区一区二区

季華實驗室研發招商并重,助力佛山培育千億級顯示裝備產業

2024-03-08 08:53 來源:佛山日報

三月,位于佛山三龍灣科技城的季華實驗室,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大功率半導體裝備研究組,團隊自主研制的商用型6英寸碳化硅外延生長裝備,整機國產化率已超8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已在用戶企業穩定運行超6個月;

  在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部,科研人員正在分析前方傳輸回來的數據,團隊研發的G4.5OLED噴墨打印成套裝備,有望實現對蒸鍍機技術的“換道超車”;

  在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團隊已成功研發出數款服務、工業和特種機器人樣機,機器人替代人工執行任務的圖景即將實現……

  開年后相繼召開的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聚焦產業科技話創新、謀未來,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作為廣東省實驗室、佛山戰略科技力量,季華實驗室如何開創下一個五年發展的新局面?季華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志義在接受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采訪時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沉淀一批自主可控的技術,加深與佛山產業的合作,為佛山培育新興產業提供支撐。

季華實驗室各項研究有序推進中,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人員規模近1300人

孵化20家高科技企業

  “技術是季華實驗室安身立命的根本。”宋志義用一句話高度概括了季華實驗室對于自主可控技術的追求。經過了五年的建設,季華實驗室年度專利申請量在全省科研院所中保持前列,依靠過硬的技術,累計爭取國家及省部級項目近150項。

  從研發“佛山一號”衛星,到與佛山龍頭企業開展各類自動化產線裝備合作研發,季華實驗室的“頂天立地”之路初見成效。人才是其中的關鍵驅動力。以“打造一支扎根佛山的科研隊伍”為首要任務,季華實驗室已建立60個科研團隊,組成了16個研究及支撐部門,總人員規模近1300人。

  “季華實驗室以重大科技任務的貢獻程度為重點建立起的人才發展新機制,對于科研人員很有吸引力。”季華實驗室大功率半導體裝備研究部負責人伍三忠說,季華實驗室對成果落地佛山的完成人及重要貢獻人員獎勵收益的90%,大家的干勁更足了。

  在靈活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下,季華實驗室已孵化了20家高科技企業,僅2023年就孵化了5家。其中,共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家孵化企業完成首輪融資,如季華恒一(佛山)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投前估值4.5億元,獲社會資本5000萬元投資。

  瞄準四大方向

支撐佛山培育新質生產力  

  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與企業、科研人員同奮斗,拼出一個不斷向上向前的現代化佛山。

  2024年,正式邁入運行期的季華實驗室,如何依靠創新推動現代化佛山的建設?宋志義表示,實驗室將以省重點領域研發戰略專項為牽引,探索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廣東路徑”,并聚焦新型顯示裝備、半導體技術與裝備、高端數控機床,以及佛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四大方向,建設成為先進制造科技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支撐佛山產業發展。

  深度參與“雙十園區”之一的佛山信息裝備先進制造業產業園規劃建設,是季華實驗室為佛山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

  在新型顯示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上,季華實驗室已邁出關鍵一步。位于季華實驗室B區的柔性電子顯示裝備與自動化系統研究組內,暖黃色燈光下的實驗室顯得非常空曠,因為團隊研發的“龐然大物”已經被運送到廣州開展穩定性研究。

  就在不久前,團隊研制的200mm×200mmOLED噴墨打印成套裝備,讓我國自主裝備首次實現了300ppi的高分辨率打印,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季華實驗室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部副主任李奇介紹,團隊研制的G4.5OLED噴墨打印成套裝備,也在近期實現了31英寸基板多色打印與圖案化展示,離產業化又近了一步。

  “打造千億產業園不僅僅靠實驗室自身的成果轉化,我們還將堅持全面開放,集聚全國優勢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并將自主創新與地方科技招商相結合。”宋志義說,希望在重大任務實施過程中,引進高水平、高潛力的項目和企業,實現千億級顯示裝備產業在佛山集聚發展,為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躍升到4萬億元提供支撐。

  目前實驗室的相關人員與市區兩級招商部門已經形成科技招商的合力,正在全國范圍對接顯示裝備領域的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實驗室還正在建設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顯示裝備創新平臺,牽頭成立廣東省半導體裝備及零部件學會,與海目星、中國眼谷、武漢精測等數十家單位達成戰略合作,這些將成為推動佛山千億級信息裝備產業園建設的“資源池”。

  從一片荒草地到一座科技園,季華實驗室的騰空出世,是廣東省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更是佛山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如今,這座屹立于佛山三山文翰湖畔238畝土地上的高端戰略科技創新平臺,不僅是佛山的新地標,更是佛山一張嶄新名片,扎實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文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倪玉潔 通訊員關瑤

(編輯:陳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