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推進分級診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
來自佛山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基層醫療、鄉村振興等領域,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獻策。
“提高西部醫護人員的待遇,要與東部的水平基本持平。”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蔣開平提到,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一方面要加大東西部醫療結對幫扶,另一方面要提升吸引人才力度。人才是提升醫療水平的關鍵,如何吸引人才?政府的政策支持很重要。蔣開平說,政策環境要做到人、財、物匹配,各地要提升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環境,為人才提供成長的空間。
近年來,蔣開平積極參與東西部協作,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組團式的幫扶,除了進行技術幫扶,最關鍵的是我們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本土人才隊伍。”平衡醫療資源要以需求為導向,精準幫助縣級醫院,以健康鄉村建設為基礎,讓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談起鄉村發展,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陳旺弟最有發言權。在接受佛山傳媒全國兩會報道組采訪時,身為西樵鎮儒溪村黨委書記的陳旺弟表示,鄉村振興首先要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過去幾年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將大街小巷都清理干凈了。接下來,必須做好長效管理,讓村民和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得益于鄉村振興,儒溪村從偏遠落后、垃圾堆積如山、人心渙散的落后村,蛻變為田園風光惹人流連、村民生活豐富多彩的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廣東省“美麗庭院”示范村。“鄉村振興更要發動群眾的力量,因為群眾的智慧力量是無窮大的。”陳旺弟說,在推動鄉村發展的過程中,還得因地制宜發掘和弘揚當地人文資源,以自然生態為基,打造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產業、鄉村特色產業。
文/佛山傳媒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林俊鵬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