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就硬科技、深耕超硬材料精密加工領域、秉持自主科研是硬道理——記者近日來到廣東原點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感受到佛山這家‘小巨人’企業硬氣十足。”在報道佛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原點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文章中,新華社記者如是寫道。
5月15日~17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佛山),陸續走進佛山的世界級“燈塔工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科創平臺,20家中央及省主要媒體、相關專家聚焦佛山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業母機自主可控及培育未來產業上的探索與成效。
在這次針對制造業大市的調研采訪中,他們看到了什么?“佛山作為我國的制造業重鎮,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丁明磊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多家央媒、省媒的報道,也從側面印證了他的觀點。
佛山加速智改數轉傳統產業攀高逐新
中宣部這次組織的采訪活動,主要目的是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深入基層挖掘展示各地區各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和突出成就,同時梳理分析實踐背后的思想脈絡和發展規律,研究提出有指導借鑒意義的思路辦法。
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是基石。作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同時也是國家創新型城市,佛山始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高質量推進制造業當家,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逐步建立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為此次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樣本。
佛山調研的首站,媒體代表走進世界級“燈塔工廠”美的廚熱洗碗機工廠。在這里,人工智能、數字、數字孿生和其他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被運用到“端到端”價值鏈中。工廠數字化負責人熊濤介紹,在智能化技術的加持下,生產線最快18秒就能下線一臺洗碗機,從原料上線到洗碗機下線最快只需要890秒。
這種精確到秒的生產管理方式,得到了央媒的認可。“我發現美的的科研人員對自己的技術非常自信,而且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非常清晰。”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站長王旭還觀察到,工廠內運送貨物的AGV小車靈敏度極高,“人站在面前它很快就能停住,智能化程度比我之前參觀的工廠要高一些。”
人民日報記者在《18秒下線一臺洗碗機,傳統產業攀高逐新》一文中,詳細講述了美的廚熱洗碗機工廠如何通過采用先進數字技術,實現從生產到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并總結了佛山在加速智改數轉方面的經驗做法,指出“佛山是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為我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生動樣本
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企業主體蓬勃發展之地,佛山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孕育出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之城”。
“我們從做數控系統起家,但當時國內數控裝備大多采用國外系統,我們很難打開市場。為了驗證自己的系統,我們就自己做數控機床,一步步走到今天,成為國內相關領域軟硬件結合的領先廠家。”在原點智能的車間內,該公司副總經理在接受央媒省媒采訪時,講述了企業發展故事。
新華社記者在《硬科技煉就“光刀”“小巨人”硬氣十足》一文中,詳細報道了這家激光數控機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如何在發達國家已有數十年技術積累優勢的背景下后來居上。
“正是認準了走‘專精特新’這條路,原點智能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在全力以赴進行激光數控機床的技術攻關,甚至放棄了價值6000多萬元的傳統業務訂單。堅持得到了回報,這兩年新訂單紛至沓來。”上述報道認為,原點智能成為佛山最年輕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我國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樣本。
光明日報記者在《原點科技:讓數控機床用上更聰明的國產“大腦”》一文中,重點關注了原點智能在國產替代上的實力。目前,原點智能的激光數控機床90%的核心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多次參與和承擔省、市級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攻克了超硬材料、硬質合金、陶瓷等高性能難加工硬脆材料加工效率低、加工工藝極其復雜等行業共性難題。
雨林式生態環境讓創新創業者越走越強
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來,熱度節節攀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是被寫入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一。
今年初,省、市相繼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聚焦產業科技話創新、謀未來,不斷夯實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根基。佛山還重點提出,要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努力把佛山打造成為小試中試的天堂。
5月17日,在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精密儀器先進制造技術公共中試驗證平臺呈現出的佛山發展活力,獲得了央媒省媒代表的高度關注。
人民日報記者在《從“書架”上“貨架”,廣東力推科技產業互促雙強》一文中,講述了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如何依托精密儀器中試驗證平臺及技術經紀人團隊,幫助不知道如何熟化產品、如何做企業的科學家的技術從“書架”走上“貨架”,產生市場效益。
工人日報記者在《填平“死亡之谷”廣東佛山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見實效》一文中也指出,目前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培育的很多科技企業已經成為佛山乃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標桿企業。
作為一個擁有豐厚制造業家當,同時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的國家創新型城市,佛山近年來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全社會形成了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的共識。
市科技局副局長梁達明在接受央媒省媒采訪時表示,接下來將在體制機制創新、重大戰略平臺建設、創新主體的培育及人才引育等方面繼續下功夫,讓科技創新在產業乃至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佛山在人才培養、基地平臺建設及機制體制建設等方面,形成了雨林式生態環境,讓創新創業者能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強。”在隨團采訪過程中,丁明磊對佛山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有很大的感觸。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除了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形成像佛山這樣自下而上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相信此次采訪活動,將為佛山路徑的推廣提供更廣闊的平臺,為其他區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產業互促雙強提供佛山經驗。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倪玉潔
(編輯: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