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末,佛山市綠色貸款余額達2465.6億元,同比增長25.5%,較年初增長15.7%。在制造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雙輪驅動”的當下,綠色金融正成為佛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有力引擎。
全方位綠色金融服務正助力園區企業轉型減排。圖為三水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發力
佛山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布局“三箭齊發”新戰略,綠色金融需求迫切。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市分行創新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綠色票據再貼現專項額度,創新“再貼現+轉型金融”模式,重點支持建材、家具等行業向低碳方向轉型。自2024年以來,已累計辦理綠色票據再貼現業務10.3億元。
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成效顯著。在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市分行指導下,順德農商銀行為廣東福邇摩叉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的工業倉儲園區光伏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滿足了園區光伏發電裝機的資金需求。截至今年3月末,市內銀行機構累計向分布式光伏、制氫加氫、清潔能源發電、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等綠色項目發放貸款16.1億元,預計年減少碳排放33.7萬噸。
佛山還大力發展綠色債券,拓寬綠色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例如,支持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綠色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及相關配套綜合利用項目。項目投入運營后,預計年節約15萬噸標準煤,年減排34.5萬噸二氧化碳。截至2025年3月末,市內已有多家企業利用債券市場籌集低成本資金22.8億元。
打造轉型金融的佛山樣本
推進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有效銜接,是破解傳統產業“轉綠難”的關鍵。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市分行全面協調金融機構、陶瓷企業,積極做好《廣東省陶瓷行業轉型金融實施指南》團體標準立項、評審與落地工作,為銀行機構識別陶瓷企業綠色轉型路徑、評估其轉型效果提供科學依據,有效防范“洗綠”風險。
該標準于去年9月在廣東省陶瓷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發布暨銀企融資對接會上正式發布,是全國首份針對陶瓷行業綠色轉型的省級金融支持團體標準。現場促成金融機構與陶瓷建材等行業協會、陶瓷企業開展轉型金融合作意向簽約,簽約授信金額達1.7億元。
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全面摸排建材、鋼鐵、陶瓷、化工、紡織等行業企業客戶的轉型融資需求,篩選梳理符合轉型金融經濟支持目錄的企業名單,找準“小切口”精準挖掘轉型企業融資需求,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智造”蛻變。
金融“工具箱”持續擴容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市分行不斷豐富綠色金融領域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金融機構推出能源收益權質押貸、光伏貸、綠色轉型升級貸、碳減排掛鉤貸款等多元化產品,打造“綠色+普惠”“綠色+碳減排”“綠色+供應鏈”等多種融資模式。
例如,在產品設計中創新引入“獎懲掛鉤”機制,鼓勵企業通過減排績效換取融資優惠。農業銀行佛山分行通過信貸支持、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等為三水區大塘工業園內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綠色金融服務,助力園區轉型成為全國首個紡織印染“趨零排放”工業園區。
交通銀行佛山分行為某陶瓷企業設計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企業若達成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和產品碳強度等關鍵指標,貸款利率可下調10BP。這一機制促成全球首條陶瓷工業氨氫零碳燃燒示范產線在佛山落地投產。目前,市內銀行機構已向陶瓷行業發放轉型貸款5筆,金額合計1.4億元,實現全省首批陶瓷行業轉型金融業務落地佛山。
此外,佛山以金融力量助力綠色產品“走出去”,支持率先在省內開展粵港澳碳標簽互認機制試點示范工作,指導金融機構針對企業碳足跡核算、生產工藝改造、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等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在這一支持下,佛山金萬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PD-1膜”成為國內首款同時獲得廣東碳標簽和香港碳標簽證書的產品,3家企業成為廣東首批獲取碳標簽粵港互認企業,有效提升了佛山綠色制造的國際認可度和市場競爭力。
文/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黃軼彤 通訊員何進、區敏斯、史曉霞
(編輯:龔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