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佛山通過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大會正式公布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名單,南海區西樵鎮儒溪村等5個村獲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佛山海關等6個單位獲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佛山大學等3所學校獲評為全國文明校園,宋文亭家庭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
近年來,佛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踐行精神文明建設是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加強文明培育
讓文明新風廣泛弘揚
佛山一直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主流價值構建道德規范、指引道德實踐,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新的起點,勇立潮頭的佛山,如何廣泛凝聚共識,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佛山構建了“領導講政策、專家講理論、百姓講故事”宣講矩陣,每年開展主題宣講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系列活動2000多場次,覆蓋聽眾70多萬人。其中,高明區精心策劃推出“理響高明”宣講品牌,采用“菜單式”宣講、對象化宣講的方式,實現理論宣講的“供需”精準對接,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廣東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三水區則著力打造“文明一刻鐘”志愿宣講隊,邀請道德模范、大學生志愿者、“職業農民”等百姓名嘴,利用長者飯堂餐前、廣場舞排練前等碎片時間,開展主題微宣講活動,持續擦亮“理潤三水”宣講品牌,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
要建設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用好“大思政課”育人主渠道。佛山堅持每年開學季開展“全市同上一堂大思政課”活動,全市153萬中小學師生線上線下同步參與,并創新推出“走讀佛山——行走的思政課”,統籌整合傳統文化、革命遺址、科普基地、優秀企業等資源,推動思政教育“活”起來。同時,佛山通過立機制、樹典型、重禮遇,營造好人文化、厚植好人沃土,讓凡人善舉不斷涌現,擦亮這座城市的最美底色。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共有各級美德先進典型3700多人。例如,盡管從小因病致殘,但李想葵從不自怨自艾,不僅獨力照顧殘疾軍人丈夫、撫育孩子,還是南海大瀝的“志愿之星”;順德一中副校長賴良才臨近退休仍前往貴州支教幫扶,用愛與陪伴照亮苗鄉學子前程。
文化不僅可以浸潤人的心靈,還能涵養一座城市的文明。佛山高標準建設嶺南書院(佛山魁星書院),聯動周邊社區、學校、讀書驛站,為廣大市民提供講學講座、全民閱讀、文脈研學、文化交流等豐富服務,推動書香城市建設。同時,佛山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文明深度融合。佛山出版了《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等書籍,推動品字街、梁園、祖廟-東華里等21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累計投入1.5億元打造精品力作等,以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著眼提質增效
讓文明實踐深入人心
佛山大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拓展、資源盤活、項目培育,通過貫穿全年的文明實踐活動,推動文明新風廣泛弘揚。在禪城塔坡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居民群眾不僅能賞粵劇、體驗佛山武術、掬一捧塔坡井水聆聽佛山初地的故事,享受豐富的精神文明大餐,還能便捷辦理社區事務。目前,佛山全市5區、32個鎮(街道)、794個村(社區)已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230家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對共建,同時盤活整合文博展館、書店網點、服務窗口、科普基地等資源,“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初步形成。
在此基礎上,佛山進一步打造“文明實踐益曬你”惠民集市,定期定點深入村居、學校、園區、景區開展集中惠民活動,成為群眾翹首以待的文明“圩日”。佛山還將文明實踐融入元宵行通濟、50公里徒步、端午賽龍舟、稻田馬拉松等大型群眾文體活動,推動公益慈善、奮勇爭先、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等文明風尚深入人心,贏得群眾廣泛好評。
作為全國志愿之城,截至2025年3月,佛山全市注冊志愿者超204萬,志愿服務組織和團體共9706個,注冊志愿者數在全省排名第二(僅次于廣州)。佛山大力推動應急救援、支教助學、醫療健康等專業志愿服務,涌現出佛山菠蘿救援隊、藍天救援隊、好友營支教等優秀志愿服務隊伍,累計入選全國、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94個,全國、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和個人)58個。
保持常態長效
讓文明創建惠民利民
城市文明和公民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佛山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堅持黨委領導、部門協同、市區聯動,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創建,推動城鄉面貌、環境秩序、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提升。
“以前是雜草叢生的荒地,現在成了休閑樂園,真的非常好。”在智谷濕地公園,風鈴木、鳳凰木等綠化樹木與荔枝、龍眼等特色果樹搭建出一個嶺南園林,成為市民散步休憩的好去處。佛山堅持把美學理念貫穿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打造集綠化、美化、彩化、文化于一體的城市空間。佛山推動城市更新,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64個。實施“暢通工程”,打通“斷頭路”64條,新建或提升自行車專用道1096公里。深化綠美佛山生態建設,創新開展“綠美佛山1人1天1元”慈善基金行動,推動“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享綠”成為新風尚。
佛山還注重辦好“關鍵小事”,優化民生服務。佛山辦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市長直通車),深化政務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在2024年全國12345熱線運行監測報告中,佛山12345熱線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佛山特別瞄準社區小區這一關鍵領域,率先探索社區文明建設常態化機制,一體推進社區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
從田間地頭生動鮮活的理論宣講,到凝聚起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共識;從街頭巷尾的細節改變,到整座城市的精神升華,文明基因已深深融入這座制造業大市的肌理血脈。未來,佛山將持續擦亮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進一步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著力打造與社會文明程度相契合的精神家園,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文明華章。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陳寧靜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