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嶺南風勁。六月的廣東,氣溫逐漸“熱情”起來,但比天氣更“熱”的是這三件事——荔枝紅遍枝頭、龍舟競渡如潮、莘莘學子逐夢。這個月,廣東人用汗水與激情,詮釋了什么是“南粵熱力”!
荔枝紅、龍舟勁、高考贏
南粵大地“熱”力全開!
廣東正以三張閃亮名片
向世界展示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荔枝園里,科技賦能讓千年貢果煥發新生;龍舟賽中,百舸爭流展現文化自信的澎湃動能;高考考場,全城守護托舉起民族復興的明日棟梁……這不僅是季節的更迭,更是一個省份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的鏗鏘足音。
荔枝經濟:從嶺南佳果到世界名片
從枝頭到心頭,廣東荔枝正以“荔量”撬動千億級產業新生態。
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廣東。從“甜蜜果”到“勵志IP”;從嶺南佳果到世界名片;從搶“鮮”上市的仙品荔,到“貴妃嚴選”的妃子笑;從肉厚核小的糯米糍,到桂花般清甜的桂味……全球每10顆荔枝,就有7顆來自中國,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廣東,荔枝已是廣東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農業產業之一。
眼下,正是荔枝成熟的季節
廣東大地仿佛被鋪上了一層紅錦
從粵西到粵東
漫山遍野的荔枝樹碩果累累
一顆顆飽滿圓潤的荔枝
紅得奪目,甜得醉人,分外給“荔”
廣東打造“6·6給‘荔’節”,不僅是名稱上的巧妙諧音,更是將“小荔枝”打造成“大產業”的深遠布局。
這份給“荔”,是科技賦能一馬當“鮮”的硬實力,是產業突圍品牌升級的巧心思。依托“百千萬工程”及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廣東荔枝的產業鏈正在從精深加工向多樣化品牌營銷、特色主題旅游產品、荔枝文創產業、IP短劇等方向延伸。
這份給“荔”,更是跨越山海全球共享的大視野。廣東荔枝,正以科技鎖定“鮮度”,以創意提升“熱度”,以開放拓展“廣度”。近年來,廣東通過技術幫扶、優化通關、完善冷鏈設施等舉措,不斷擴大荔枝的銷售半徑和保存周期,讓荔枝走向更大、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爆汁!比雞蛋還大!——“全球最大荔枝”從化制造,仙桃荔重磅亮相,這一口嶺南甜,凝練著中國農業科技的硬核實力,更彰顯著大國農業的擔當與底氣。廣東荔枝的全球化敘事,已經超越貿易本身,成為中國農業“走出去”的閃亮名片。
龍舟競渡:百舸爭流彰顯文化自信
鼓點激蕩間,龍舟劃出的不僅是浪花,更是文化自信的灣區浪潮。
龍舟一扒,廣東人的血脈便開始覺醒。端午期間,廣東文旅活動以龍舟賽事為紐帶,在全省21地市同步鋪開,覆蓋廣佛深莞等核心城市及粵東西北縣域,既傳承了嶺南水鄉民俗(如起龍、采青、招景),又注入科技演藝(無人機表演、線上直播)、商圈聯動等新元素。
6月1日,2025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在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盛大舉行,將端午的熱鬧氛圍推向高潮。賽事中,既有來自佛山、惠州、東莞等兄弟城市的隊伍,也有12支來自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隊伍,還有8支駐穗領館及商協會隊伍和7支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隊伍。大家同場競技,感受中華龍舟精神和嶺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和兄弟城市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推動嶺南文化走向世界。
除了廣州,廣東各地的龍舟賽事也是各具特色。佛山疊滘的“水上F1”龍舟漂移賽,在“死亡雙發夾彎”上演極限漂移,吸引全球目光;獵德村的龍船飯,承載著“食過龍船飯,一世不用煩”的美好寓意,成為游客體驗嶺南民俗的熱門選擇。龍舟,這一古老的傳統民俗,在廣東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文旅融合的黃金賽道,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生動體現“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賦能鄉村振興。
逐夢高考 青春答卷書寫廣東未來
筆尖落下的是答案,是拼搏,眼眸里盛放的是闊步向前的廣東未來。
今年廣東共有78.4萬名
夏季高考考生
比上年增加1.53萬人
考生人數位居全國第二
全省共設585個考點
2.7萬個考場
選派監考員等
考務工作人員10.2萬人
執筆破浪,未來可期!6月7日上午,廣東2025年高考正式開考,全省考生奔赴考場。考場內,考生們執筆追夢、全力以赴;考場外,老師家長們送上祝福。
鏡頭定格考場內外的
溫情"雙向奔赴"
殷切目光里
是父母熱切的守候
從容腳步中
是少年自信的答卷
同樣的盛夏熱浪
同樣的夢想滾燙
同樣的熱忱
在考場內外澎湃
同樣的希冀
于無聲處靜待花開
在廣州,越秀公安機械警犬首次加入到高考安保,在培正中學門口為考生們站崗、守護、打call。在許多考點,都能看見“廣州交警為你加油”“羊城鐵騎”與考生們擊掌加油的場面,熱烈、動容、感人……
一幅幅熱力十足的圖景
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廣東”
看,荔農們的汗滴墜落枝頭
于時節里搶收這份千年甜蜜
“房東”們的汗水砸進浪里
在彎道里競速、傳承薪火
學子們用勤勉的汗水
在試卷上撰寫未來
每個人都在“熱力之城”里
拼生活、拼人生
六月的嶺南
每一滴熱汗都在書寫奮斗的詩篇——
這是科技自強與農業振興的協奏曲,是文化自信與經濟活力的二重唱,更是民生關懷與人才戰略的交響樂。當荔枝的甘甜飄香四海,當龍舟的鼓點激蕩灣區,當考場的筆尖描繪未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正在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廣東篇章的活力南粵。
(編輯:黃銀華)